牯岭街小剧场
牯岭街小剧场 Guling Street Avant-garde Theater | |
---|---|
中正二分局小剧场 | |
曾用名 | 中正二分局小剧场 |
地址 | 台北市中正区牯岭街5巷2号 |
坐标 | 25°01′54″N 121°30′55″E / 25.031722°N 121.51535°E |
所有者 |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
营运者 | 台北市小剧场联盟(1998~2001) 如果儿童剧团 (2001~2005) 身体气象馆(2005~) |
类型 | 小剧场 |
座位数 | 50-70人 |
现用途 | 小剧场 |
建造 | |
完工 | 1954年 |
启用 | 2002年 |
翻修 | 2001年、2018年 |
扩建 | 1959年 |
重开 | 2020年 |
建筑师 | 陈梅洲 |
网站 | |
www |
牯岭街小剧场为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的小剧场。原址为警察局,是台湾首个规划为前卫剧场的表演公共场所,也是台北市第一个推动闲置空间再利用为艺文空间,并委由民间经营之场地。
历史
建筑沿革
牯岭街小剧场 | |
---|---|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第七分局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古亭分局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二分局 中正二分局小剧场 | |
位置 | 台北市中正区牯岭街5巷2号 |
建成时间 | 1954年 |
官方名称 | 原警察局中正二分局(牯岭街小剧场) |
类型 | 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衙署 |
评定时间 | 2014年4月8日 |
详细登录资料 |
牯岭街小剧场原址推测为台湾总督府医学校于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前后兴建之连栋木造官舍,曾作为日本宪兵分队所使用。战后于1954年由台北市政府警察局接收并增设第七分局。因台北市升格院辖市、行政区域调整,先后曾更名古亭分局、中正第二分局。
前栋现存可见二层砖造钢筋混凝土建筑部分,为因应第七分局增设于1954年在原木造官舍上新建,1958-1969年之间再扩建东侧后栋为三层楼厅舍。
1995年中正第二分局迁至南海路与重庆南路口的新建大楼,建物移交台北市政府新闻处管理。后经1997年、2000年两度依展演需求改造场馆。于2001年正式定名为“牯岭街小剧场”。小剧场空间共有三层楼,一楼为服务台大厅及剧场;二楼为艺文空间与行政办公室;三楼为排练场。今日一楼剧场后方仍保留三间拘留室。
2014年,因其保留战后衙署建筑特色,以及见证闲置空间再利⽤之政策实施与⼩剧场发展的历史,由台北市政府公告登录为历史建筑。[1]
小剧场
陈梅毛、江世芳、鸿鸿等人成立“台北市小剧场联盟”,争取该地做为小剧场之用,1997年由台北市政府新闻处负责规划成小剧场展演空间
1999年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成立,小剧场移交文化局管理,于2001年设立“中正二分局小剧场”,并正式对外公开征选委托营运管理单位。
2001年,由赵自强负责的如果儿童剧团经营管理,更名为“牯岭街小剧场”。2002年3月,牯岭街小剧场正式对外开放。
2005年7月起,由王墨林负责的身体气象馆统筹,策划及营运则由该剧场的经营管理处执行。
2018年,配合台北市政府办理历史建筑修复工程,剧场于1月1日起闭馆,工程于2018年10月开工至2020年6月完工。2020年8月由营运单位身体气象馆发起募资计划[2]。并于10月重启试营运,2021年获国家卓越建设奖最佳环境文化类优质奖。
参见
参考文献
- ^ 原警察局中正二分局(牯嶺街小劇場).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 ^ 《打開-再打開:2020 重啟牯嶺街小劇場募資計畫》. [2022-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