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瀛寰志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瀛寰志略

瀛寰志略》是19世纪中叶一本记述西方诸国之事的书籍,由清朝徐继畬所编纂。该书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全书共10卷,约14.5万字,并附插图42张。除了关于大清疆土的皇清一统舆地全图以及朝鲜日本地图以外,其他地图都是临摹欧洲人的地图所制。

内容

书中首先以地球为引子,介绍了东西半球的概况,并介绍南北极、赤道等。之后以此按亚洲欧洲非洲美洲顺序依次介绍世界各国风土地理人情以及简单立国历史大要,并会在各国简介后加上自己的见解。在介绍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以及欧洲文明时,摒弃了以往士大夫们对于中国以外地区的偏见,尽可能地做到了客观真实。比如对于西方文明的要点之一的基督教的介绍,他就这么写道“摩西十诫,虽浅近而尚无怪说。耶稣著神异之迹,而其劝人为善,亦不外摩西大旨。周孔之外无由宣之重译,彼土聪明特达之人,起而训俗劝善,其用意亦无恶于天下。

然而对于回教的介绍却写,摩哈麦(回教创始人)本一市侩,忽起而创立教门。其礼拜与天主教同,所别异者,仅不食猪肉一端。

除了风土人情的介绍,徐继畬对于西方民主制度也进行了介绍,而这在中国历史上十分罕见。比如,对于英国的议会制度,书中就有如下介绍:

  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复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其民间有利病欲兴除者,先陈说于乡绅房;乡绅酌核,上之爵房;爵房酌议,可行则上之相,而闻于王;否则报罢。民间有控诉者,亦赴乡绅房具状,乡绅斟酌拟批,上之爵房核定。乡绅有罪,令众乡绅议治之,不与庶民同囚禁。大约刑赏、征伐、条例诸事,有爵者主议;增减课税,筹办帑饷,则全由乡绅主议。此制欧罗巴诸国皆从同,不独英吉利也。

关于美国独立的原因也有详述:

  乾隆中,英与佛郎西构兵,连年不解,百方括饷,税额倍加。旧例,茶叶卖者纳税,英人下令买者亦纳税,米利坚人不能堪。乾隆四十年[注 1],绅耆聚公局,欲与居守大酋酌议,酋逐议者,督征愈急。众皆怒,投船中茶叶于海,谋举兵拒英。

亦介绍美国的推举各州州长及总统制度:

  时乾隆四十七年也,既定国,谢兵柄,欲归田,众不肯舍。坚推力为国主,顿乃与众议曰,得国而传子,是私也,牧民之任,宜择有德者为之。仍各部之旧,分建为国,每国政统领一,副统领佐之。以四年为任满,集部众议之众皆曰贤,则再留四年(八年之后不准再留)。否则推其副者为正。副或不协人望,则别行推则乡邑之长,各以所推书姓名投匦中,毕则启匦,视所推独多者立之。或官吏,或庶民,不拘资格,退位之统领依然与齐民齿无所异也。各国正统领之中又推一总统领专主会盟战伐之事,各国皆听命。其推则之法与推择各国统领同。亦为四年为任满,再任则八年。

书目

影响

此书与《海国图志》于日本锁国体制崩解后,成为对外参考依据,例如《神奈川条约》对美国使用的日文译名“亚墨利加”,以及后来成为正式称呼的“米利坚合众国”等,可谓影响深远。

轶闻

石碑照片,可知正确书名为“瀛𤨔志畧”。不过“𤨔”(环)与“寰”,“畧”与“略”今为通字。
  • 徐继畬作成的《瀛寰志略》初版将“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放在“亚细亚”之后,但其好友张穆担心这安排可能会触动国内文人士大夫抵触,因此建议把皇清一统舆地全图的位置加以调整。徐继畬听从了建议,将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放了在卷一卷首。
  • 坐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华盛顿纪念碑上有一方碑文所用的正是徐继畬在《瀛寰志略》中称赞第一任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一段话(石碑是1853年由大清国宁波人镌刻,由清廷赠送给美国政府):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广,割据雄于,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 康有为曾说阅读了《瀛寰志略》后才“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1]
  • 戊戌变法领袖梁启超于1890年入京会试,在回粤路经上海,购得《瀛寰志略》,始知世界有五大洲各国。[2]

注释

  1. ^ 应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参考文献

  1. ^ 《康南海自编年谱》,《戊戌变法》(四),第112页
  2. ^ 梁启超《三十自述》,《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一》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