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人造生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人造生命,又称合成生命,是近期出现的生物技术术语。指利用生物技术干预,改变遗传密码从而产生新的生命个体的研究。

创造人造生命是于合成生物学探索生命的起源领域工作的科学家的一个目标。这个词语被用来描述最近把人造合成的细菌基因组转移到一个不同(但有密切关系)的受体细胞的实验[1]。然而,人造生命这个词语与“从零开始”,即由单独的组成部分创造一个生命系统有关。这个目标还未达到。

这些研究很大程度上独立于人工生命,即通过计算模拟研究生命,与机器人学相关的领域。

生化合成生命

人造生命是指“in vitro”(意为生物体外,在实验室中)合成生物化学产物和其组成物质得到的生命,与使用更宽泛的“人工生命”时通常强调“in silico”不同。

W. Wayt Gibbs提出人造生命的三大目标:“第一,通过构建生命了解生命,而不是拆解生命。第二,让基因工程名副其实——使其成为一门通过标准化先前的成果并重新组合,以构造更新、更复杂的系统,而持续进步的学科。第三,拓展‘生命’与‘机械’的界限,直到两个领域重合并产生真正可编程的生物。”[2]

人造生命实验试图探究生命的起源,研究生命的一些性质,或者实现更远大的目标——从非生物因子物质中合成生命。一个人造生命实验的例子:尝试构造自催化化学反应以模拟可能的生命起源。 参与该实验的研究人员觉得,相对而言,真正地生化合成生命更接近成功而且更廉价,也许比把人类送上月球更容易。 [3]

Mycoplasma laboratorium争论

2010年,克莱格·凡特的团队用基因合成技术得到的一套基因组替换了一个自然细胞的基因组,[1]得到的一种新菌株,命名为Mycoplasma laboratorium。在新闻发布会上,克莱格·凡特将其描述为“人造生命”的成果。这一说法因以下理由受到[谁?]批评:

  • 化学合成的基因组是一套自然存在的基因组几乎完全的复制品。
  • 接受基因组的细胞是自然存在的细菌。

克莱格·凡特研究所保留了“人造细菌细胞”的说法,但他们同时说明:“……我们并不认为这是‘从零开始创造生命’,更确切的说,我们能用合成的DNA,从已经存在的生命创造新生命。”[4]

参见

参考资料

  1. ^ 1.0 1.1 Gibson DG, Glass JI, Lartigue C; et al. Creation of a Bacterial Cell Controlled by a Chemically Synthesized Genome. Science. May 2010, 329 (5987): 52–6. Bibcode:2010Sci...329...52G. PMID 20488990. doi:10.1126/science.1190719. 
  2. ^ W. Wayte Gibbs. Synthetic Life. Scientific American. May 2004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3). 
  3. ^ NOVA: Artificial life. [2007-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21). 
  4. ^ Craig Venter Institute. FAQ. [2011-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8). 

注释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