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亚历山大·瓦尔特罗维奇·利特维年科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
Александр Литвиненко
Alexander Litvinenko
出生(1962-08-30)1962年8月30日
 苏联沃罗涅日
逝世2006年11月23日(2006岁—11—23)(44岁)
 英国伦敦布卢姆茨伯里
国籍 俄罗斯
 英国(2006年10月起)
职业克格勃成员
信仰伊斯兰教
利特维年科的墓

亚历山大·瓦尔特罗维奇·利特维年科(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Вальтерович Литвиненко罗马化Aleksandr Valterovich Litvinenko、英语:Alexander Litvinenko;1962年8月30日[1][2]—2006年11月23日),前苏联克格勃上校,原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以下简称FSB)中校。曾批评部门高层及受罚,2000年离开俄罗斯前往英国,其后出版两本书批评普京政府,至2006年10月归化英籍,后中毒,于同年11月23日不治身亡,体内被验出高浓度剧毒金属,疑因普京派遣特工到英国将其毒杀,事件引起国际注意,并为全球多家媒体所报导。

个人背景

利特维年科生于苏联沃罗涅日,1980年完成当地中学课程,其后被征召加入苏军,服役期间因表现良好获得嘉许,并晋升为中校。1988年,利特维年科加入克格勃,负责反间谍等工作。1991年加入俄联邦安全局,进行反恐及有组织罪案渗透工作,期间曾参与莫斯科罪案调查局(MUR)的灭罪行动,获得MUR的嘉许。至1997年,利特维年科被委派往俄联邦安全局的最秘密部门,从事有组织罪案分析工作。

变节

利特维年科专长打击有组织罪案,在1998年,他声称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被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列入暗杀名单之中,别列佐夫斯基与当时的总统叶利钦私交甚笃。利特维年科也声称当时已遭FSB开除,其后曾两次被捕。至2000年,利特维年科因提供假证而再度被捕,他在入狱前以伪造护照逃到土耳其与妻子及儿子会晤,同年11月偕同妻儿以申请政治庇护为由移居英国,2006年10月成为英国公民。其间就车臣等问题批评总统普京政权,因而被列入莫斯科当局的通缉名单中。利特维年科在2005年7月接受波兰报章《共和报》(Rzeczpospolita)的访问当中,指“基地”组织的艾曼·扎瓦希里连同其他组织人物,曾于1998年在达吉斯坦(一毗邻车臣的俄罗斯自治共和国)接受FSB的特训。

中毒身亡

2006年11月1日,利特维年科突感不适送院。在接受访问期间,他指入院前一天曾与两名前克格勃人员会面,当日下午曾与意大利朋友斯卡拉梅拉(Mario Scaramella)在伦敦一家名为Itsu英语Itsu的西式日本料理快餐店吃午餐,这名意大利人声称知悉2006年10月于莫斯科寓所遇害的48岁女记者安娜·波里科夫斯卡娅案件内情[3]。疑食物遭下毒,他其后出现呕吐休克等严重病况,被立即送院治疗[4]

有不少报导称,下毒主谋为俄罗斯当局[5]。经过多日抢救后,他最终于11月23日宣告不治,终年44岁[6]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11月24日,于芬兰赫尔辛基出席欧盟峰会后,回应了这次事件。他说:

以谋杀的恐怖方法作为政治挑衅的手段,对此我感到十分遗憾。策划这次事件的人不是神。而且不幸的是,利特维年科先生也不是拉撒路[7][8][9]

利特维年科遭遇的可能是历史上最昂贵的投毒[10]——价值三千万欧元钋-210,创造了另类的吉尼斯世界纪录[11]

调查

2006年11月24日,英国卫生防护局宣布,利特维年科的尿液内发现了钋-210,且含量极高。这表明利特维年科被人下毒。英国警方也宣布,已在利特维年科的家中和他发病当天光顾的两个地方找到了钋-210的残留物。[12]11月29日,英国航空公司3架波音767客机发现钋-210而停飞接受调查。有两架停在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另一架则停在莫斯科多莫杰多沃国际机场。和利特维年科死亡事件有关的人士搭乘了这3架飞机。英航与10月底以来曾搭乘过这3架客机的乘客联络,英航工作人员也接受检查,确定是否受到污染。[13]2007年5月底,英国检查机关指控俄罗斯商人安德烈·卢戈沃伊涉嫌毒杀利特维年科,并要求俄方将其引渡到英国。7月5日,俄罗斯总检察院发表公告,正式拒绝此引渡要求。[14]7月16日,英国外交大臣说,由于引渡被拒而驱逐4名俄外交官。[15]7月19日,俄罗斯外交部宣布4名英国外交官为不受欢迎的人,并限定他们在10日内离开俄罗斯。[16]

2007年7月20日,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宣布将四名俄罗斯外交官驱逐出境,理由是俄罗斯拒绝交出被控谋杀另一名前间谍亚历山大·瓦尔杰洛维奇·利特维年科的前克格勃间谍安德烈·卢戈沃伊[17]尽管俄罗斯宪法规定禁止将俄罗斯公民遣送至其他国家,但英国外相大卫·米勒班说:“为全欧洲通缉令修改宪法并非史无前例,有一些国家已经做过。”[18]这一言论后被俄罗斯媒体指为“英国试图要求俄国修宪”。[19]根据一项民调,62%的俄罗斯人反对修宪。[20]对此,英国驻俄罗斯大使托尼·布兰顿回应说,英国并未强迫俄罗斯修改宪法,而只是为了描述遣送卢格沃伊的可能性。[21]普京随后要求英国官员“修理一下自己的脑子”,又说英国的要求是“殖民时期旧思想的遗毒”。[22][23]利特维年科的一个朋友曾称,利特维年科死前指责普京操纵谋杀案。[24]俄媒体后指责这一言论不实[25][26],而普京则说:“死人说的话不配被评论。”[27]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1. ^ 利氏出生日期. The Daily Telegraph. 2006年11月25日 [2006年11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月16日). 
  2. ^ Alexander Litvinenko obituary. The Independent. 2006年11月25日 [2007年1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0月1日). 
  3. ^ Alexander Litvinenko: the man who solved his own murder | Luke Harding. the Guardian. 2016-01-19 [202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英语). 
  4. ^ Alexander Litvinenko: Profile of murdered Russian spy. BBC News. 2016-01-21 [202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英国英语). 
  5. ^ The assassination of Alexander Litvinenko: 20 things about his death we have learned this week. www.telegraph.co.uk. [202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6. ^ Dejevsky, Mary. Who Killed Litvinenko? Perhaps Not Russia After All. Newsweek. 2015-01-26 [2021-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2) (英语). 
  7. ^ 原文:It is a pity that tragic events like death have been used for political provocations. Those who did it [concocted the note] are not God, and Mr. Litvinenko is unfortunately not Lazarus.
  8. ^ Ex-spy's death should not be used for provocation - Putin. Novosti. 2006-11-24 [2006-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6). 
  9. ^ Press Conferences, Meetings with the Press, Press Statements. Kremlin. 2006-11-24 [2006-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2). 
  10. ^ 专家解析俄叛逃特工离奇死亡之谜. [2011-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5). 
  11. ^ 俄叛逃特工体内钋价近三千万欧元 可毒死百余人. 人民网. [2011-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1). 
  12. ^ 英国称在俄前特工体内检测出放射性元素. 新华网. 2006年11月25日 [2006-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8). 
  13. ^ 英航客机因发现放射性物质接受调查. 新华网. 2006年11月30日 [2007-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8). 
  14. ^ 刘洋. 俄罗斯拒绝向英国引渡特工中毒案嫌疑人. 新华网. 2007年7月6日 [2007-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29). 
  15. ^ 杨川. 英国宣布将驱逐4名俄罗斯外交官. 新华网. 2007年7月17日 [2007-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30). 
  16. ^ 王丹蒂. 详讯:俄罗斯宣布驱逐4名英国外交官. 新华网. 2007年7月19日 [2007-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4). 
  17. ^ 英国对抗俄驱逐威胁 公布谋杀案真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冈萨罗·维纳、赛巴斯蒂安·亚利森著,2007年7月20日,Bloomberg新闻
  18. ^ 大卫·米利班德的声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7年7月16日
  19. ^ Ответ Милибэнда - Лондон предлагает Москве изменить Конституцию. ВЕДОМОСТИ. 2007-07-17 [2022-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9). 
  20. ^ ВЦИОМ: Россияне против выдачи А.Лугового британцам. РБК. 2007-08-21 [2022-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3). 
  21. ^ Британский посол предложил России по-новому интерпретировать свою конституцию. Gorod.lv: Новости Даугавпилса. [2022-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06). 
  22. ^ Марина Юденич: Джон Леннон о российской конституции. ВЗГЛЯД.РУ. [2022-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7) (俄语). 
  23. ^ 普京总统对俄青年组织讲谈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7年7月24日
  24. ^ In full: Litvinenko statement. 2006-11-24 [2022-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4) (英国英语). 
  25. ^ В смерти Литвиненко виновен советский "Луноход"?. Известия.Ру. [2022-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7). 
  26. ^ Is Putin being set up?::By Patrick J. Buchanan. Townhall.com. 2006-11-27 [2022-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3). 
  27. ^ 俄罗斯-欧盟峰会会后记者招待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芬兰赫尔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