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与巨兽同行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与巨兽同行
Walking with Monsters
类型纪录片
开发安德鲁·威尔克斯英语Andrew Wilks
旁白简尼夫·班纳
国家/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系列数1
集数3
每集长度30分钟
配乐本·巴特利特英语Ben Bartlett
制作
制片人克洛伊·利兰英语Chloe Leland
执行制片蒂姆·海恩斯英语Tim Haines
播出信息
首播频道BBC
播出日期2005年11月5日—
相关节目
相关节目与…同行系列中的其他节目

与巨兽同行》(Walking With Monsters - Life Before Dinosaurs)是英国BBC纪录片系列《与…同行》的其中一个特辑,为《与恐龙同行》的前传。

此剧利用英国最先进的视觉效果及超过600名科学家的知识,显示了从寒武纪(5.30亿年前)到三叠纪早期(2.48亿年前)近3亿多年的古生界历史。

大纲

和前面系列不同,《与巨兽共舞》中每一章节的开始时,会针对该所在时期进行简单文字简介(包含地点、氧气含量、可能的危机灾害等)并且进行年代的倒数。在年代倒数的同时,上一章节的某一物种也会进行演化成此章节的某一物种,同时也会介绍到重要的演化事迹(包含颚的产生、四肢生成等)。和《海底霸王》一样,《与巨兽共舞》仅有3集,每集包含2-3个章节。

集数标题Time导演首播日期
1始于海洋530/418/360百万年前Chloe Leland2005年11月5日 (2005-11-05)

5亿3千万年前:寒武纪
地点澂江县中国
氧气含量:较现今低30%
危机:世界最早的超级掠食者

第一集由大碰撞说开始,约44亿年前由于忒伊亚的撞击,形成现今我们所知的地球月球。再来节目带到了寒武纪,讲述寒武纪大爆发如何为当时的海洋带来大量的物种多样性。本章节的主角为奇虾,包括了奇虾如何捕食三叶虫、以及同种间互相争斗。最后争斗失败的奇虾遭到一群海口鱼的围攻,在节目中海口鱼被提到是最早的脊椎动物

出现生物: 奇虾  · 海口鱼  · 三叶虫  · 水母

4亿1800年前:志留纪
地点: 南威尔士英国
氧气含量:较现今低30%
危机:巨大的蝎子

时间移转到志留纪,海口鱼也逐渐演化成了头甲鱼。章节开始后头甲鱼即遭到雷蝎的追击,随后布龙度蝎子遭遇翼肢鲎的伏击,其尸骸成为翼肢鲎幼体的食粮。接下来开始介绍一群头甲鱼游往它们位于上游的出生地产卵,而这样习性归功于它们先进的可以保存长期记忆。在尝试跨越堤岸时,这群头甲鱼再次遭遇到布龙度蝎子(被提到是最早能在陆地行走的动物)的袭击,数只头甲鱼成为了食物但是大部分均成功抵达繁殖地。一只蝎子因为需要蜕皮而错过了猎捕头甲鱼的机会。

出现生物: 头甲鱼  · 布龙度蝎子  · 翼肢鲎  · 房角石  · 海绵  · 海胆  · 顶囊蕨

三亿六千万年前:泥盆纪
地点:宾夕法尼亚州美国
氧气含量:较现今低20%
危机:大型鱼类掠食者

本章节的开始,头甲鱼逐渐演化成海纳螈,一种类似两栖类的原始四足类。在这个时期,蝎子已不是威胁,反而沦落为海纳螈的食物。海纳螈虽然能用四足行走,但仍然必须生活在水边维持皮肤的湿润以及繁殖需求。一只在水中觅食的雄性海纳螈遭到胸脊鲨的追逐,但这只胸脊鲨随后遭到两吨重的含肺鱼攻击,最后含肺鱼将海纳螈逼到了陆地上。接下来的夜晚,雄性海纳螈开始互相角逐地盘,最后一名雄性在隔天的黎明才终于遇到合适的雌性,得以交配与产卵,然而不久后即遭到含肺鱼的袭击,含肺鱼透过肉鳍在陆地上爬行并将雄性海纳螈拖回水中。海纳螈的卵则都成功受精并沉入水中开始生长,接下来的章节从这些卵的演化开始,提到卵外壳的出现是如何帮助这些动物得以逐渐远离必须生活在水边的生活模式,以及最早爬虫类的出现。镜头最后带到一窝蛋,以及一只逐渐爬到巢边的巨大节肢掠食者。

出现生物: 海纳螈  · 含肺鱼  · 胸脊鲨  · 蝎子  · 油页岩蜥  · 中突蛛亚目

错误

  • 并没有证据头甲鱼具有洄游至淡水产卵的习性。
  • 头甲鱼普遍并不认为是四足动物的祖先,在志留纪时已有肉鳍鱼存在。
2陆地竞技场300/280 百万年前Chloe Leland2005年11月5日 (2005-11-05)

三亿年前:石炭纪
地点:堪萨斯州美国
氧气含量:较现今高40%
危机:巨大昆虫

第二集从石炭纪的原始沼泽煤炭森林介绍开始,由于较高的氧气含量,得以演化出远较现世巨大许多的节肢动物,包括中突蛛亚目、可长到老鹰体型的巨脉蜻蜓以及被视为现代马陆蜈蚣祖先的节胸属。接着开始介绍中突蛛亚目中可长到人头大小的物种是如何透过蛛网的震动来探知并捕捉路过的油页岩蜥。狩猎后的蜘蛛回巢后却发现其地穴遭到了水淹,同时它的猎物也遭到一只巨脉蜻蜓的劫击。在蜘蛛寻找新巢穴时,路过了栖息著大量原水蝎螈的水池,甚至遭到了一头节胸属的追击,随后该只节胸属在与原水蝎螈的冲突后死亡。最后蜘蛛得以在驱赶一头油页岩蜥后得到新的巢穴,然而一场风暴逐渐逼近(这边解释到当时的高氧气含量导致空气对流旺盛,气候的不稳定使得雷击成为一大威胁)。一群原水蝎螈正从水面跃出捕捉为了躲雨而低飞的巨脉蜻蜓,此外雷击与因其产生的森林大火也开始肆虐。本章节的最后带到一只油页岩蜥穿越野火后的余烬,从一个废弃的巢穴中拖出烧焦的蜘蛛尸体并开始进食(该巢穴在风暴中遭雷击中,连带直接杀死了其中的蜘蛛)。

出现生物:  · 中突蛛亚目  · 油页岩蜥  · 巨脉蜻蜓  · 节胸属  · 原水蝎螈

两亿八千万年前:二叠纪早期
地点:图林根德国
全球温度:较现今低20%
危机:极端四季

本章节来到二叠纪早期,原本石炭纪的蕨类植物逐渐被较能适应干燥环境的松柏门植物取代。油页岩蜥也逐渐演化成盘龙目基龙(盘龙目被认为是和哺乳动物关系较近的一群)。基龙行群体生活且其体型已大幅超越节肢动物。一头怀孕的异齿龙冲向基龙兽群并成功从中捕捉到一头幼体,不过狩猎后的鲜血吸引了其他雄性异齿龙前来,最后它不得不放弃捕捉到的猎物。异齿龙将巢构筑在一座小丘上,然而这座巢已经被一头西蒙螈盯上。在产卵之后,另一头异齿龙意图霸占这座巢并与原本的异齿龙打架,最后原本的异齿龙得以驱逐入侵者但也在过程中受了伤。随后一头雄性异齿龙来到巢穴的附近并杀死了试图窃蛋的西蒙螈,最后异齿龙的幼体成功孵化,却吸引了大量雄性异齿龙前来猎食(包含原本受伤而无力追逐猎物的雌性异齿龙),这些幼体最后透过躲在粪便中与爬到树上而得以活命。章节最后异齿龙逐渐演化成更能在陆地行动的丽齿兽

出现生物: 异齿龙  · 基龙  · 西蒙螈  · 丽齿兽

错误

  • 本集中出现的巨型蜘蛛参考自蛛鲎属,然而之后却发现蛛鲎属为一种海蝎而不是蜘蛛。因此最后只得将巨型蜘蛛称为一种中突蛛亚目而没有介绍其属别。[1]
  • 油页岩蜥是种原始的双孔动物,它们并非基龙异齿龙的共同祖先。爬行动物合弓动物有其他的共同祖先,早在油页岩蜥出现之前,两个演化支已经分开演化。
  • 西蒙螈并不具有发达的发声器官,因此无法发出吼叫声。
  • 异齿龙的幼体使用的仅是成年异齿龙模组的缩小版本。
3灭绝危机250/248 百万年前Tim Haines2005年11月5日 (2005-11-05)

两亿五千万年前:二叠纪晚期
地点:西伯利亚
全球温度:较现今高60%
危机:极度高热、火山活动

第三集的故事发生在二叠纪晚期的超大陆盘古大陆上,整块大陆被沙漠覆盖,一些早期的兽孔目(被形容比起爬虫类更接近于哺乳动物)尝试在这干燥的世界中生存。故事使于一头年老的盾甲龙(曾经被认为是乌龟的近亲),遭到一头雌性狼蜥兽的猎杀。随后这头狼蜥兽加入其他狼蜥兽饮水的行列,其他附近的居民包括二齿兽下目双齿兽以及一头饥饿的莱因螈英语Rhinesuchus。莱因螈在袭击狼蜥兽失败后撤退回了水池中。一群盾甲龙逼近并将水池中最后的水饮尽。在之后,饥饿的狼蜥兽试图捕捉躲藏在地穴中的双齿兽未果,来到现已几乎干涸的水池旁,狼蜥兽挖出了为了度过干旱而结茧的莱因螈,这个状态下的莱因螈完全没有抵抗能力直接就成了狼蜥兽的食物。不久之后狼蜥兽就死于沙风暴之中,也意味着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的到来,这将是自然史上到目前最严重的灭绝事件。另一方面,透过地穴深处植物块茎为食的双齿兽成功活了下来。

出现生物: 狼蜥兽(片中描述为一种丽齿兽科物种)  · 双齿兽  · 莱因螈英语Rhinesuchus  · 盾甲龙

两亿四千八百万年前:三叠纪早期
地点:南极洲
全球温度:较现今高40%
危机:伏击的掠食者

最后的章节从双齿兽逐渐进化成体型较大的水龙兽开始,水龙兽群为了寻找新鲜的植披必须不断进行迁徙,同时也提到了恐龙的祖先派克鳄的出现。在水龙兽群迁徙的过程之中,其中一只遭到有毒的真钱伯兽英语Euchambersia袭击致死,然而兽群依然继续前行。最后水龙兽群遭遇到了一条河流并决定要渡河,并且遭到了水中古鳄的攻击。许多个体死亡然而大部分的兽群都成功渡河并且继续进行迁徙。旁白提到纵使水龙兽遍布于当时的世界各地,然而在之后会有一支爬虫类崛起并最终取代它们。节目的最后带到一只派克鳄遭遇一头古鳄,但快速演化成了一头异特龙,场景也转换到了侏罗纪晚期。巨兽的时代已然结束,恐龙时代正式拉开序幕。

出现生物: 水龙兽  · 派克鳄  · 古鳄  · 真钱伯兽英语Euchambersia  · 蜻蜓

三叠纪晚期(两亿两千万年前)/侏罗纪晚期(一亿五千万年前)  · 腔骨龙  · 三尖叉齿兽  · 异特龙  · 剑龙  · 梁龙  · 迷惑龙  · 蛙嘴龙  · 腕龙

错误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

  1. ^ Switek, Brian. Megarachne, the Giant Spider That Wasn’t. ScienceBlogs. 24 March 2010 [16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