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接受其他用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Wikipedia:OTHERUSERS

接受其他用户是编辑维基百科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你必须与其他用户合作,尽量减少完全不可避免的紧张局势,以及应付缓解紧张局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某些用户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才懂得举止文明,在这种情形下,尝试与他们保持耐心。

服务对象超过100万

至2013年10月为止,中文维基百科有超过151万注册用户(目前:3,639,670),也有几乎一样数量选择不登录编辑的IP地址用户。尝试创建文章的人,很可能面对来自不同的人的反对或是获得帮助。照理说,一个网站本会限制来自类似表现出强烈兴趣的人的会员资格,然而,维基百科几乎没有限制用户访问的权限。在某种意义上,维基百科是一个重大的社会性实验,基于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要是大家都必须共同存在,而不喊打喊杀,不互相射击,也不把人关进监狱呢?”我们不能存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心态。维基百科过去超过8年来一直维持开放的环境,每个星期有数以千计的人设法共同合作,编写与审查维基百科条目。绝大多数人,在其他地方从未见过或预料过,自己可以跟数千个人如此密切合作。

试想一下性格古怪的人

一般来说,人们往往认为他人与自己思想一致。然而,有了维基百科,有时却正好相反。在悲剧中,通常会带来哀伤,但是某些人却会幸灾乐祸,视其为天大欢喜。请务必料到意想不到的情形:

  • 一个看似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许却是一个“疯狂的怪教授”(英語:nutty professor),并无常识。
  • 一个谙中文的人,可能很少在家中说中文。
  • 一名创作文章者,可能是听障人士,对于他人如何发音某个字有甚少经验。
  • 编写技术性文章,例如科学课题的人,或许从未上过大学。
  • 一开始看似不错的人,数日后可能会瞬间转性,变得恶毒。

就拿宠物怎么对待人来比喻,可能有助于看待这种情况:一只狗极有可能对从来没有见过的人乱吼乱吠,数月后却变得特别友好,愿意合作。同一只狗,截然不同的行为。

举止文明需善教

被遗弃的儿童、在孤立的环境中成长,不会一夕之间成为文明社会“文质彬彬”的绅士。我们不能认定抚养于法西斯主义国家或是双亲跋扈(横行霸道)的人,一定会有礼地请求:“不知你意下如何,是否与我观点一致?”,这是无理的。考虑以下相关比喻,以看待这个问题:

  • 我们必须反复教导孩童学会说“请”或“谢谢”。
  • 狗必须经过如厕训练,以便在家中养成正确的行为。
  • 上流社会有句名言:“君子绝不向下人发脾气。”
  • 以及:“你可以根据多大的事情能使一个人生气,判断出这个人的器量。”

准备面对不同身份背景和教育程度低的人。很少有人富有远见,思维开阔。

尽可不要惹事

许多时候,出现时段时,每个人都可选择放手不管,去做其他事。但是,有时有需要解决冲突,试着妥协,达成共识。萨特有句名言:“他人,就是地狱!”即使许多人通常很愿意合作,还是有限制的。面对巨大冲突时,整个局面可陷入僵局。最重要的是,寻找接受其他用户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试着解决冲突

应付方式

有许多缓解解决难题所带来的压力,比如:

  • 不要生气英语Wikipedia:No angry mastodons——在与其他数千名用户交流时,小心为了各方面的种种问题而生气起来。切记,“不要慌张”。
  • 从1数到10个条目——要退避三舍、放松身心,但不要只是从1数到10。可考虑编辑十几二十个条目(也许可点击“随机页面”),再回到原来出事的文章。
  • 寻找可能带来的好处——与其在引发愤怒的问题逗留着,试想一下,要是对方变得更加气愤,事情会演变成什么局面。想想该冲突教会我们什么?在哪些方面还可避免什么?我们应向往生命中美好的一面:事事都能从中吸取教训,反言之,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糕。请务必感激某形势积极的一面,每个人都应该寻求哪些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愤怒可能毒害日常活动

如果不降低烦恼与压力,愤怒可能会对其他事件有所影响:

  • 持续互相攻击以及怨恨,将引起双方存在敌视态度。
  • 因为愤怒无法解决而把气处在同事身上,责怪其的过错。
  • 愤怒也可能进一步转变为“暴力招致暴力”“仇恨招致仇恨”心态。

总的来说,最好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其他用户的所作所为,放下仇恨与不愉快,减少压力。请敞开心襟,允许其他人在长年累月下,慢慢学会成长,学习更文明地与人合作。


 <<<   罗马并不是一天建成的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