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避免說明氾濫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維基百科的方針與指引用於向編者或讀者解釋維基社群的規範英语Wikipedia:Expectations and norms of the Wikipedia community,尤其是不熟悉維基百科運作的人。把這些頁面寫得簡單易懂且又能反映社群共識很重要。

應該謹慎考慮所有編輯,尤其是擴增內容的編輯。「說明氾濫」為編輯者撰寫過多指示和說明所造成的結果,進而形成又長又臭的頁面。這些編者可能希望替實作情況給一些方向,但沒了解到「沒有人想看這些方向」,所以他們寫的規則根本沒有人會遵守。維基百科有不少方針頁面,以及更多指引頁面,以及維基專題的建議頁面,很少有使用者真的把上述「任一篇」頁面從頭到尾讀完,通常都是對它們視而不見。[1][2]

概述

指示和說明就像葛根,它們往往成長得非常快。

就如同條目,任何人都可以編輯大多數的方針指引頁。許多時,有人認為某某觀點應該列入,或是認為加入更多解釋有助理解;不過很多時這些擴增反而毫無益處。逐漸膨脹的頁面會失去連貫性、不引人入勝,也常常遠離真正的維基社群共識,且讓更少讀者能讀完和理解。規則頁面的內容應覆蓋廣,但不要想處理所有情況。

預防

保持方針指引頁簡單扼要是最有效的方式。方針指引頁相關的擴增內容應該撤銷,除非:

  1. 真的發生問題並須解決,不要假想問題並又試圖想方法解決
  2. 如果要擴增的草案實施了會帶來正面並真正的影響。
  3. 要擴增的內容獲得廣泛共識。

所有說明和指示應盡可能清楚,擴增的內容應該放在正確位置,不會造成上下文不通順甚至意思不同。

通常一個方針指引頁過於寬鬆是比過於嚴格來得好的。方針頁沒有明確禁止的事項仍然可依照編者自己的判斷英语Wikipedia:Editorial discretion去裁決。在條目討論頁取得的共識,很可能因為過嚴的方針而遭破壞;因為會有維基法匠出現並試圖照著方針頁面上的文字施行,進而破壞原本已經取得共識的條目內容。如果你對維基百科有一個不錯的意見,應先考慮寫成論述,等待取得社群的共識。

修訂

頁面往往缺乏檢查而造成說明「氾濫」,因此常需複查頁面內容,縱然有些說明或指示已長久存在。一個指示或說明不會因為存在的時間增長而代表有較大的共識,但是移除一個長久存在的說明仍須謹慎考慮。如果一個說明或指示沒什麼道理或意義,或是沒有什麼施行或實作的可能;應檢查頁面編輯歷史和討論頁(和存檔),確認是何人加入或是經由哪次討論取得的共識。若檢查後發現實際上是缺乏共識,那麼可在討論頁發起討論;或是放膽移除它們,並將理由寫在編輯摘要。如果有人反對你的修訂,那麼很自然的就進入修改、回退、討論循環來解決問題。

請勿濫用

請勿濫用或曲解本頁面的主旨。說明和指示如果清楚並準確的表達出維基社群的共識,就算寫得很長,也是非常有用。

相關頁面

  • en:Wikipedia:Policy condensing:英文維基上一個廢棄的維基專題,其認為不少方針指引頁有說明氾濫的問題,而試圖以專題的組織力量來刪減這些說明指示。

相關方針指引或論述

鼓勵寫多點的論述

相關條目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