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Ericliu1912/沙盒2

坐标24°15′N 120°40′E / 24.250°N 120.667°E / 24.250; 120.66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4°15′N 120°40′E / 24.250°N 120.667°E / 24.250; 120.667

臺中市
簡稱:臺中、中、中市
直轄市
由上圖逆時針依序為:臺中市區天際線、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高美溼地、南湖大山、洲際棒球場、舊臺中車站
臺中市旗幟
市旗
臺中市官方圖章
市徽
國家 中華民國
設立1887年(光緒十三年)
(新設臺灣府並轄臺灣縣
1895年(明治二十八年)
(始設臺中縣
1901年(明治三十四年)
(改制為臺中廳
1920年(大正九年)
(改制為臺中州並轄臺中市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
(分設臺中縣臺中市
2010年(民國九十九年)
縣市合併並改制為直轄市
下級區劃29
政府
 • 市長盧秀燕臺中市市長列表)
面积
 • 直轄市2,214.8968 平方公里(855.1764 平方英里)
面积排名第6位
人口(2024年11月)
 • 直轄市2,858,958人
 • 排名第2位
 • 密度1,290.79人/平方公里(3,343.1人/平方英里)
 • 密度排名第7位
 • 都會區1,996年營建署範圍3,799,301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毗鄰省市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宜蘭縣花蓮縣南投縣彰化縣
網站臺中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市象征
白耳畫眉
山樱花
臺灣五葉松
臺中市
汉语名称
繁体字 臺中
日语名称
汉字 台中市
舊字體臺中市

臺中市,通稱臺中臺灣話Tâi-tiong),簡稱中市,是中華民國直轄市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也是臺灣六都之一。臺中市地處臺灣島中部,全境與臺灣省六個相鄰,北接苗栗縣新竹縣,南接彰化縣南投縣,東隔中央山脈花蓮縣、隔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宜蘭縣相望,西濱臺灣海峽;地勢以臺中盆地為中心向東西二側延伸,東半部以山地地形為主,西半部則以臺地平原地形為主。目前,臺中市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大城市,是臺中彰化都會區的核心都市,並常與彰化縣、南投縣合稱為「中彰投」。

臺中市位於臺灣西半部的樞紐位置,是中臺灣政治、經濟、交通、文化的重鎮。臺中由於發展歷史甚早,留有不少古蹟及文化資產,形成重要觀光資源;地方特產方面,則以太陽餅鳳梨酥珍珠奶茶麻芛雞腳凍大麵羹大甲芋頭等最為人所知。在文化上,臺中素有「文化城」之美譽,文風鼎盛、教育事業發達,並為臺灣少數長期努力耕耘在地學問「臺中學」之城市,對於各項文化活動的推展皆不遺餘力;在政治上,大臺中整體政治版圖原本大於,不過在2010年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後,政黨多次交替執政,目前為六都中唯一沒有任何市長連任成功者。

由於臺中地理位置優良,在精省前曾是臺灣省議會及眾多臺灣省政府所屬機關的設置地點;精省後,仍有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財政部印刷廠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經濟部水利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等政府機關設置於此。

歷史

史前至明鄭時期

臺中市的發展最早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中期。據臺中公園內出土之文物判斷,可知臺中在牛罵頭文化時期已見人群活動;兼具牛罵頭文化及營埔文化特色的惠來遺址,則顯示臺中自新石器時代中期以降,已有人群長期定居的跡象。此後,平埔族群陸續遷入臺灣中部,臺中盆地一帶成為平埔族人重要的農耕及狩獵區域。十七世紀之際,臺灣中部共有拍瀑拉族(包含大肚北社大肚中社大肚南社水裡社牛罵社)、巴布薩族(包含岸裡社烏牛欄社阿里史社樸仔籬社)、巴宰族(包含貓霧捒社阿束社半線社)及洪雅族(包含貓羅社大武郡社北投社南投社)等平埔族群,均歸服於大肚王國之「大肚王」。1642年(崇禎十五年)8月,荷蘭人在征服北臺灣的西班牙人後,將其目標轉為征服西部平原的原住民,以連通臺灣南北的道路。1644年,上尉皮特·布恩(Piter Boon)為打通南下陸路率兵南渡大甲溪,因為遭遇拍瀑拉族的反擊而未成功。翌年,布恩再度進攻,摧毀了13座反荷部落,迫使大肚王國接受協調,向荷蘭歸降。1645年4月,大肚王甘仔轄·阿拉米荷兰东印度公司於在大員(今臺南市安平區)舉辦的南部地方會議上簽署條約,表示服從;不過直到1662年荷蘭人離開臺灣為止,大肚王國都維持半獨立狀態。

1661年(永曆十五年),南明延平王鄭成功渡臺,6月設立承天府,轄天興縣萬年縣,以新港溪為分界,其中臺中隸屬於天興縣;因缺乏糧食,將所部鄭軍遣發各地屯墾,其中以援勦後鎮後衝鎮智武鎮英兵鎮虎衛右鎮屯墾新港仔竹塹一帶。惟因援勦後鎮提督張志及後衝鎮提督黃昭縱容管事楊高凌削土番,引發大肚社阿德狗讓起事,殺楊高、圍攻軍營,以標槍殺死左先鋒楊祖。鄭成功派黃安陳瑞二將領征討,攻殺阿德狗讓;同時命兵都事李胤監制鄭軍各營不得侵擾各社,事端乃告平息。有鑑於此,鄭成功於1662年特在彰化社設置半線安撫司,以為彈壓。後拍瀑拉族多次起事,皆遭鎮壓,勢力大為減弱。

清治時期

1683年(永曆三十七年、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澎湖海战擊敗鄭軍,不久明鄭清朝投降,臺灣納入清朝版圖。翌年5月,清廷設立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下轄諸羅縣臺灣縣凤山县,臺中隸屬於諸羅縣。1710年,臺灣北路營參將張國報墾貓霧拺社(約今臺中市南屯區)一帶土地,建立張鎮庄,至1719年因發生生番殺害佃民之事件,閩浙總督覺羅滿保飭令廢庄遣民。1721年,朱一貴事件爆發,清廷派福建臺灣鎮總兵藍廷珍來臺鎮壓。1723年(雍正元年),藍廷珍堂弟藍鼎元上書巡臺御史吳達禮,奏准恢復張鎮庄,翌年藍廷珍轉典其庄,改稱藍張興庄。1716年,岸裡社通事張達京以「割地換水」方式與岸裡社等諸熟蕃訂立墾約,興建下埤圳分水予其灌溉,番則割西南勢草埔地(今臺中市神岡區大雅區一帶),以為交換。1733年,張達京復邀同漢人秦廷鑑姚德心廖朝孔江又金陳周文等組成「六館業戶」,與岸裡社總土官潘敦仔立下字據,共同訂立割地換水墾約,開鑿葫蘆墩圳(又稱貓霧捒圳),自朴子口(今石岡水壩西南處)築埤引大甲溪水供給灌溉,番則將東南勢草埔地(今臺中市潭子區北屯區一帶)割予開墾。此後,福建漳州府泉州府移民大批湧入,漸有漢人聚落的產生。1723年,清廷在虎尾溪以北增設彰化縣,1731年增設淡水廳,以大甲溪為分界,臺中遂分屬彰化縣及淡水廳轄區。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彰化天地會首領林爽文因臺灣府知府孫景燧取締於大里杙(今臺中市大里區)起事反抗,史稱林爽文事件;後清廷派陕甘总督大学士福康安駐劄大臣海蘭察來臺鎮壓,於1788年平定。乾隆帝將此事列入其十全武功之中。1862年(同治元年),戴潮春事件爆發,歷時近二年,至1864年初平定。

1875年(光绪元年),臺灣府分設臺北府,裁淡水廳改設新竹縣,臺中遂改分屬彰化縣及新竹縣轄區。1885年9月,清廷敕命臺灣建省,1887年設置福建臺灣省,至1888年3月正式與福建省分治。福建臺灣省下轄臺北府、臺灣府、臺南府(原臺灣府)等3府,共11縣3廳,其中臺中分屬於苗栗縣臺灣縣轄區。原先首任福建臺灣巡撫劉銘傳預定將臺灣縣橋孜圖(今臺中市中區東區南區一帶)設為福建臺灣省的省會,並於1889年開始建設臺灣省城(亦為臺灣府城所在);惟因經費籌措困難,工程於1892年中止,省會最終改設於臺北。

日治時期

金子常光〈臺中鳥瞰圖〉,繪於1935年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明治二十八年),清朝與日本簽訂《马关条约》,將臺灣、澎湖等島嶼割讓予日本。臺灣總督府改臺灣府為臺灣縣,以原臺灣府城為治所;後於1896年4月調整行政區劃,改臺灣縣為臺中縣、臺灣府城為臺中街,首度稱此一位於臺北、臺南之間的地區為「臺中」,臺中一詞即始於此。1901年廢縣置,臺中縣分為苗栗廳臺中廳南投廳彰化廳斗六廳五廳,其中臺中廳仍以臺中街為廳治;1909年,彰化廳及苗栗廳之一部合併入臺中廳,此時的臺中廳共下轄東勢角支廳葫蘆墩支廳大甲支廳沙轆支廳彰化支廳鹿港支廳員林支廳北斗支廳二林支廳等九個支廳。1920年(大正九年)7月實施地方制度改正,廢廳置,臺中廳、南投廳二廳合併為臺中州,下轄大屯郡彰化郡大甲郡東勢郡豐原郡員林郡北斗郡南投郡能高郡新高郡竹山郡等11臺中市臺中州廳設於臺中市。

日治時期,臺中成為臺灣社會運動及文化活動重鎮。1902年,櫟社成立,後與臺南的南社、臺北的瀛社並稱為日治時期三大漢詩社之一;1915年,在林烈堂林熊徵林獻堂辜顯榮蔡蓮舫等仕紳爭取下,首間專收臺籍學生的中學校臺灣公立臺中中學校」成立,即今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1921年1月,第一次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东京開展,臺灣知識分子受其鼓舞,成立臺灣文化協會,以林獻堂為總理;臺灣文化協會承接同化會新民會的基礎,成為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文化團體之一。1927年(昭和二年),臺灣歷史上第一個合法政黨臺灣民眾黨於臺中成立。

戰後至今

1945年(昭和二十年、民國三十四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1948年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接管臺灣,設置臺灣省,並改日治時期各州廳市為8縣9市、郡改為,街改為,庄改為;臺中州分為臺中市臺中縣,縣市正式分治;臺中市以西區為市治、臺中縣以員林區員林鎮(今臺灣省彰化縣員林鎮)為縣治。1947年2月,二二八事件爆發,杨克煌鍾逸人蔡鐵城黃信卿古瑞雲謝雪紅等人於3月6日成立二七部隊,佔領臺中市區,後轉移至能高區埔里鎮(今臺灣省南投縣埔里鎮),在烏牛欄之役中重創國軍第廿一師,是二二八事件當時規模最大、維持最久的武裝民兵組織。1950年9月,臺灣省政府公布《臺灣省各縣市行政區域調整實施方案》,原臺中縣劃分為臺中縣、彰化縣、南投縣等3縣,臺中縣縣治由員林鎮遷至豐原鎮(今臺中市豐原區)。1950年至1951年間,臺灣省舉行首屆民選縣市長選舉,其中楊基先當選首屆民選臺中市市長、林鶴年當選首屆民選臺中縣縣長,二人先後於1951年2月1日及6月1日就任 。

2009年7月,行政院核定通過由臺中市政府臺中縣政府共同協商、經臺中市議會臺中縣議會同意的《臺中縣(市)合併改制計畫》;2010年12月25日,臺中市與臺中縣正式合併並升格為直轄市,市治改設於西屯區七期重劃區臺灣大道市政大樓至今。

地理

地形及地質

臺中市地處臺灣島中部,全境與臺灣省六個縣相鄰,北接苗栗縣新竹縣,南接彰化縣南投縣,東隔中央山脈花蓮縣、隔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宜蘭縣相望,西濱臺灣海峽;市界東至和平區南湖大山、西至龍井區塗葛堀、南至霧峰區象鼻坑、北至大甲區船頭埔,東西距離約99.5公里(橫跨经度15)、南北距離約49公里(縱跨纬度25分50)。臺中市整體地勢由東向西傾降,中有大肚山(大肚臺地)縱貫南北;地勢以臺中盆地為中心向東西二側延伸,東半部以山地地形為主,西半部則以臺地平原地形為主。

地質上,臺中市大致可分為東部的中央山脈地質區與西部的麓山地質區二部,以屈尺斷層為界;地質形成年代由東向西漸晚,中央山脈地質區屬於古近纪变质岩至亞變質岩區,麓山地質區則屬於新近纪沉积岩區;前者之岩石組成以硬页岩板岩為主,後者則以砂岩页岩之互層為主。

水文

臺中市境內主要河川自北而南有大甲溪大安溪烏溪(大肚溪),均屬中央管河川;次要河川則有大里溪旱溪頭汴坑溪廍子溪草湖溪乾溪筏子溪溫寮溪(屬縣市管河川)等,多源自於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流向多為由東向西,注入臺灣海峽。

氣候

臺中市轄區內大都屬於副热带季风气候,氣溫及濕度均高, 夏季多雨、冬季乾旱;位於雪山山脈南側的和平區則為例外,西半部氣候屬温带季风气候、東部為高地氣候,氣候涵蓋副熱帶、溫帶、寒帶等各種型態。臺中市之年平均氣溫為23.3℃,平均最高氣溫約為28.1℃、平均最低氣溫約為19.8℃。臺中市全年平均降水量1,773公釐,降水受季風影響而集中在每年的5月至8月間。

臺中市
氣候圖表
 
 
36
 
 
22
13
 
 
88
 
 
22
14
 
 
94
 
 
25
16
 
 
135
 
 
28
20
 
 
225
 
 
30
23
 
 
343
 
 
32
24
 
 
246
 
 
33
25
 
 
317
 
 
33
25
 
 
98
 
 
32
24
 
 
16
 
 
30
22
 
 
19
 
 
27
18
 
 
26
 
 
24
14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毫米(㎜)
資料來源: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英制單位換算
 
 
1.4
 
 
72
55
 
 
3.5
 
 
72
57
 
 
3.7
 
 
76
61
 
 
5.3
 
 
82
67
 
 
8.9
 
 
86
73
 
 
14
 
 
89
76
 
 
9.7
 
 
91
77
 
 
12
 
 
91
77
 
 
3.9
 
 
89
75
 
 
0.6
 
 
86
71
 
 
0.7
 
 
81
65
 
 
1
 
 
74
58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華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英吋(㏌)
臺中(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22.0
(71.6)
22.4
(72.3)
24.6
(76.3)
27.6
(81.7)
30.2
(86.4)
31.9
(89.4)
33.0
(91.4)
32.6
(90.7)
31.8
(89.2)
30.1
(86.2)
27.0
(80.6)
23.6
(74.5)
28.1
(82.6)
日均气温 °C(°F) 16.6
(61.9)
17.3
(63.1)
19.6
(67.3)
23.1
(73.6)
26.0
(78.8)
27.6
(81.7)
28.6
(83.5)
28.3
(82.9)
27.4
(81.3)
25.2
(77.4)
21.9
(71.4)
18.1
(64.6)
23.3
(73.9)
平均低温 °C(°F) 12.9
(55.2)
13.9
(57.0)
16.0
(60.8)
19.6
(67.3)
22.6
(72.7)
24.4
(75.9)
25.2
(77.4)
25.1
(77.2)
24.1
(75.4)
21.8
(71.2)
18.2
(64.8)
14.2
(57.6)
19.8
(67.6)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30.3
(1.19)
89.8
(3.54)
103.0
(4.06)
145.4
(5.72)
231.5
(9.11)
331.2
(13.04)
307.9
(12.12)
302.0
(11.89)
164.5
(6.48)
23.2
(0.91)
18.3
(0.72)
25.9
(1.02)
1,773
(69.8)
平均相對濕度(%) 74.6 76.8 76.6 77.3 77.1 77.9 75.6 77.6 75.8 72.6 72.7 72.3 75.6
月均日照時數 176.6 140.6 149.9 137.8 158.7 160.1 199.6 178.7 175.8 203.7 179.4 182.3 2,043.2
数据来源: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行政區劃及人口

地圖
历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60年 903,556—    
1966年 1,084,795+20.1%
1970年 1,234,043+13.8%
1975年 1,408,444+14.1%
1980年 1,606,603+14.1%
1985年 1,817,125+13.1%
1990年 2,019,959+11.2%
1995年 2,257,950+11.8%
2000年 2,460,098+9.0%
2005年 2,587,828+5.2%
2010年 2,648,419+2.3%
2015年 2,744,445+3.6%
來源:內政部戶政司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12月臺中縣市分治,其中臺中市改制為省轄市,初分為大正區初音區高砂區明治區大和區若葉區老松區新高區梅枝區楠區等10個,至1946年1月整併為東區南區西區北區中區等5個區。因轄區過小,都市條件未備,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於1947年2月核定將臺中縣大屯區之北屯鄉西屯鄉南屯鄉等3個劃入臺中市管轄,改制為西屯區南屯區北屯區。合併前的臺中市共轄有8個區,總面積163.4256平方公里,以西區為市治。

臺中縣初分為大屯區大甲區彰化區員林區北斗區豐原區東勢區南投區新高區(1948年5月改為玉山區)、能高區竹山區等11個區,並以員林區員林鎮為縣治。1947年2月臺中縣大屯區之北屯鄉、西屯鄉和南屯鄉等3個鄉改劃臺中市管轄,1949年3月增設中峰區。1950年9月臺灣省政府公布《臺灣省各縣市行政區域調整實施方案》,原臺中縣劃分為臺中縣、彰化縣南投縣等3縣,其中彰化區、員林區和北斗區等3個區併彰化市為彰化縣,南投區、玉山區、竹山區、能高區等4個區及中峰區信義鄉仁愛鄉併為南投縣,其餘4個區及中峰區和平鄉併為臺中縣。調整行政區域後的臺中縣共轄豐原鎮內埔鄉神岡鄉大雅鄉潭子鄉東勢鎮石岡鄉新社鄉大里鄉霧峰鄉太平鄉烏日鄉清水鎮梧棲鎮大甲鎮沙鹿鎮外埔鄉大安鄉龍井鄉大肚鄉和和平鄉等21個鄉,同時縣治由員林鎮遷至豐原鎮。其後內埔鄉於1953年10月改為后里鄉,豐原鎮、大里鄉和太平鄉則分別於1976年3月、1993年11月和1996年8月改制為縣轄市。合併前的臺中縣共轄有13個鄉、5個鎮和3個縣轄市,總面積2,051.4712平方公里,以豐原市為縣治。

2010年臺中市與臺中縣合併後,原臺中縣的13個鄉、5個鎮和3個縣轄市皆改制為區,使臺中市下轄行政區劃達到29區,總面積達2,214.8968平方公里。合併後,臺中市市治改設於西屯區。目前,臺中市共下轄29區、625、12,524,共986,646、2,815,261人;全市面積最大的區為和平區、面積最小的區為中區,二者分別為全臺面積最大和面積最小的區。

名稱 面積
(平方公里)
下轄里數 下轄鄰數 戶數 人口數 人口消長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郵遞區號
中區 0.8803 8 195 7,966 18,390 +22 20,866 400
東區 9.2855 17 404 28,523 75,943 +15 8,177 401
南區 6.8101 22 608 49,600 126,571 +58 18,577 402
西區 5.7042 25 608 46,049 115,273 +16 20,206 403
北區 6.9376 36 842 60,198 147,391 +17 21,243 404
西屯區 39.8467 39 1,006 88,434 230,501 +106 5,782 407
南屯區 31.2578 25 597 64,987 173,532 +322 5,541 408
北屯區 62.7034 42 934 104,793 283,621 +309 4,518 406
太平區 120.7473 39 714 66,762 193,729 +182 1,603 411
大里區 28.8759 27 767 71,385 212,711 -35 7,368 412
霧峰區 98.0779 20 354 65,419 -4 667 413
烏日區 43.4032 16 281 75,610 +37 1,741 414
豐原區 41.1845 36 737 54,698 166,875 +32 4,051 420
后里區 58.9439 18 263 54,666 -6 928 421
石岡區 18.2105 10 109 14,758 -34 812 422
東勢區 117.4065 25 343 49,773 -44 424 423
和平區 1037.8192 8 117 10,927 +4 11 424
新社區 68.8874 13 174 24,289 -21 353 426
潭子區 25.8497 16 321 109,324 0 4,229 427
大雅區 32.4109 15 359 95,772 -20 2,956 428
神岡區 35.0445 16 280 65,679 +7 1,874 429
大肚區 37.0024 17 298 57,085 -55 1,544 432
龍井區 38.0377 16 290 78,027 +64 2,050 434
沙鹿區 40.4604 21 412 94,755 +2 2,342 433
梧棲區 16.6049 14 342 58,921 +17 3,547 435
清水區 64.1709 32 496 87,587 +85 1,364 436
大甲區 58.5192 29 376 76,822 -10 1,313 437
外埔區 42.4098 11 187 32,224 -8 760 438
大安區 27.4045 12 110 19,111 -2 697 439
臺中市 2214.8968 625 12,524 2,815,261 +1,037 1,271

政治

歷任市長

此處僅列出臺中市升格為直轄市後的歷任市長。

屆次 姓名 黨籍 就任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
1 胡志強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2010年12月25日 2014年12月25日 原省轄市市長改聘
縣市合併後首任市長與國民黨籍市長
2 林佳龍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 2014年12月25日 2018年12月25日 原民進黨籍臺中市立法委員
縣市合併後首位民進黨籍市長
3 盧秀燕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2018年12月25日 (現任) 原國民黨籍臺中市立法委員
縣市合併後首任女性市長

市政組織

臺中市政府市政大樓
臺中市議會議政大樓

臺中市政府是臺中市的最高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屬直轄市地方自治位階,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臺中市市長是臺中市的最高行政首長,綜理市政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及機關,由市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得連選連任一次。市長亦得任命三位副市長襄助處理市政及一位秘書長作為幕僚長,並得依法任命市政府所屬一級機關首長。臺中市政府下設有22局、4處、3委員會等29個所屬一級機關,轄共175個所屬二級機關,並轄28個區公所[註 1]、307所各級學校、22所幼兒園及2個市營事業機構。

臺中市議會是臺中市最高民意機關,代表臺中市全體市民進行立法和監察市政。市議員同樣由全體市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同樣為四年,惟可無限制連選連任。目前臺中市議會共有65名市議員,由全市16個選舉區分區選舉選出,其中國民黨籍議員共32位、民進黨籍議員共25位、親民黨籍議員共1位、無黨籍議員共7位;議長、副議長則由諸議員以無記名投票互選產生。

司法及檢察機關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和臺中高等行政法院所在的臺中司法新廈

臺中市共有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等三間司法機關,分屬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和高等行政法院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則為臺中市的檢察機關

前臺灣省府及現中央政府機關

立法院中部辦公室暨臺灣省議會紀念園區入口

由於臺中市地理位置優良,且鄰近臺灣省政府駐地中興新村,故在精省前曾是臺灣省議會臺灣省政府水利處(今經濟部水利署)、臺灣省政府地政處(後併入內政部地政司)、臺灣省合作事業管理處(後併入內政部合作及人民團體司)、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省電影製片廠(今臺灣電影文化公司)、臺灣省立美術館(今國立臺灣美術館)及臺灣省立交響樂團(今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等眾多臺灣省政府所屬機關的設置地點,時臺中市有「省府大門」之稱。

精省後,臺灣省議會改制為臺灣省諮議會,至2018年底去任務化,不再編列員額與預算,臺灣省諮議會原址以「臺灣省議會紀念園區」之名交由臺中市文化資產處保存;除了前臺灣省諮議會之外,立法院中部辦公室與立法院議政博物館亦位於該園區內。中央行政機關方面,行政院在臺中市設有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分擔中彰投地區部分行政業務,所屬各部會並多設置中部辦公室於臺中市;另有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財政部印刷廠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經濟部水利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等行政機關設置於此。

選舉地理及選民結構

經濟

文化

藝文及民俗活動

語言及文學

文化資產

飲食及特產

圖書館及博物館

媒體

位於北區電臺街1號的臺中放送局

臺中市最早的廣播電臺為1935年5月成立的臺灣放送協會臺中放送局,以日语播送,是全臺第三個廣播電臺;自1937年起增設閩南語、北京话及英語新聞,1940年推出閩南語、廣東話、北京話及英語、越南语等多語系播音。1945年11月,臺中放送局由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今中國廣播公司)接收,更名為「臺灣廣播電臺臺中臺」(今中廣臺灣臺)。此後,

體育

教育

發展沿革

各級學校

醫療

交通

鐵路

公路

公車客運

公共自行車

空運及海運

休閒旅遊

國際交流

領事機構

菲律宾設置的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菲律賓駐臺代表處)為目前唯一有在臺中設置分處之駐臺外國代表機構,分處地點位於臺中市西區

姊妹市及友好城市

目前,臺中市共有26座姊妹市、13座友好城市。

姊妹市

國家 城市 締結日期
 美国 康乃狄克州紐哈芬市 1965年3月29日
 韩国 忠清北道忠州市 1969年11月27日
 玻利维亚 聖克魯斯省聖克魯斯市 1978年11月21日
 美国 亞利桑那州土桑市 1979年8月31日
 美国 路易斯安那州巴頓魯治市 1980年4月18日
 美国 怀俄明州夏安市 1981年10月8日
 加拿大 緬尼托巴省溫尼伯市 1982年4月2日
 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康特拉科斯塔郡 1983年3月31日
 美国 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市 1983年11月19日
 南非 夸祖魯-納塔爾省姆森杜錫市英语Msunduzi Local Municipality 1983年12月9日
 美国 内华达州雷諾市 1985年10月8日
 美国 南卡羅萊納州桑特郡 1986年6月5日
 美国 德克萨斯州奧斯汀市 1986年9月22日
 美国 新罕布夏州曼徹斯特市 1989年5月8日
 墨西哥 下加利福尼亞州墨西加利市 1989年9月21日
 美国 俄亥俄州蒙哥馬利郡 1990年10月15日
 新西兰 奥克兰大区奧克蘭市 1996年12月17日
 美国 纽约州納蘇郡 1997年9月4日
 美国 华盛顿州塔可瑪市 2000年7月19日
 马绍尔群岛 瓜佳蓮市 2002年5月16日
 洪都拉斯 科爾特斯省汕埠市 2003年10月28日
 菲律賓 國家首都區馬加智市 2004年7月27日
 美国 喬治亞州哥倫布市 2007年9月11日
 美国 南卡羅萊納州哥倫比亞市 2014年3月12日
 以色列 中央區佩塔提克瓦市 2018年2月14日
 蒙古国 乌布苏省 2018年11月4日

友好城市

國家 城市 締結日期
 加拿大 卑詩省本拿比市 2009年5月22日
 日本 群馬縣 2016年4月28日
 日本 大分县 2016年9月8日
 美国 加利福尼亞州庫帕提諾市 2016年10月31日
 日本 青森縣平川市 2016年12月14日
 日本 青森縣 2016年12月14日
 日本 爱媛县 2017年6月1日
 美国 爱达荷州波夕市 2017年8月14日
 日本 廣島縣尾道市 2017年9月29日
 韩国 全羅南道光陽市 2017年11月14日
 韩国 庆尚南道昌原市 2018年4月11日
 日本 山形縣 2018年5月29日
 日本 鳥取縣 2018年11月2日

國際會展與賽事

城市榮譽

參見

注釋

  1. ^ 和平區為臺中市29個區中唯一的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屬地方自治團體,因此並不由臺中市政府直接下轄、指派區長,而是由區民經選舉產生民選區長與區民代表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臺中市|no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