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D组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Blok DM [1]
DM组级
制造国家苏联
用于N1质子运载火箭天頂系列運載火箭
外形及质量参数
高度6.28米(20.6英尺)
直径3.70米(12.1英尺)
质量17,360公斤(38,270磅)
燃料质量15,220公斤(33,550磅)
空重2,140公斤(4,720磅)
相关子级
系列D组级
衍生自D组级
衍生型DM-03组级
近似型号Briz-M
飞行历史
现况已退役
总飞行次数66
首次飞行1974-03-26
末次飞行1988-05-06
飞行日期
DM组级
发动机RD-58M
单发推力83.61 kN(18,800 lbf)
比冲363.5 s(3.565 km/s)
推进时间630秒
燃料RG-1/LOX

D组级(俄语:Блок Д)是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所使用的一次性使用运载系统上面级,其中火箭包括N1質子K型運載火箭天頂系列[2]

质子-K/D组级的设计工作始于美苏登月竞赛时期,其最初目的就是向月球发射探测器和载人宇宙飞船。火箭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在三级型质子号(质子-K)基础上加入一个上面级。该上面级称为D组级,是质子号火箭使用的第一种上面级;但它本来是给与科罗廖夫N-1火箭配套的登月飞船设计的。D组级的特点是没有导航设备,其导航功能必须由载荷舱内的航天器自己提供。

将质子号(UR500)发展为三级火箭的工作在1964年就开始了,主要由于赫鲁晓夫(质子号总设计师切洛勉的政治保护人)下台,进展有些缓慢。1965年,由切洛勉主导的使用LK-1飞船的登月计划被科罗廖夫的N-1/L-1淘汰了。1967年第一种拥有第三级的质子号发射时,使用了D组级上面级,因此实际是四级火箭;纯粹的三级火箭在1968年才第一次发射。

基础型质子-K/D组级在1975年停止使用,其间共发射39次,失败15次,发射成功率只有61.5%。由质子-K/D组级发射成功的航天器有探测器4号~探测器8号无人飞船,月球15号~月球23号月球探测器,火星2号~火星7号火星探测器,金星9号~金星10号金星探测器。

对D组级加以改进获得了两种衍生的上面级,D-1组级和D-2组级,所对应的火箭称为质子-K/D-1组级(8K82K/11S824M)和质子-K/D-2组级(8K82K/11S824F)。D-1组级和D-2组级使用RD-58M发动机,拥有更大的推力。但是,这两种上面级仍然没有导航能力。

D-1组级于1976年8月9日首飞,发射了月球24号探测器。此后又发射了金星11号~金星16号维加1号维加2号(用于探测金星和哈雷彗星),1989年发射石榴石高能天体物理实验卫星后退役。

D-2组级只发射了三次,其中失败一次。它成功地将福波斯1号福波斯2号火星-火卫一探测器送入太空。失败的那次则是在1996年发射火星96探测器,结果载荷在太平洋上空坠落。

D组级于1974年诞生衍生型号DM组级,采用11D-58S发动机。单价为400万美元。[3]

衍生型号

衍生型号 首次飞行 末次飞行 发射次数 火箭 备注
D组级 1967 1976 44 質子K型
N1运载火箭
D-1组级 1978 1989 10 質子K型 主要用于前往金星的飞行
D-2组级 1988 1996 3 質子K型
DM组级 1974 1990 66 質子K型
能源运载火箭(未飞行)
DM-2组级 1982 2012 115 質子K型
質子M型
DM-2M组级 1994 2005 15 質子K型
DM-03组级 2010 现役 4 質子M型
DM-5组级 1997 2002 2 質子K型
Blok DM1组级 1996 1996 1 質子K型
DM2组级 1997 2002 4 質子K型
DM3组级 1996 2006 25 質子K型
DM4组级 1997 1997 1 質子K型
DM-SL组级 1999 现役 36 天頂3號SL
DM-SLB组级 2008 现役 5 天頂3號SLB

资料来源

  1. ^ Norbert Bgügge. Proton Design (3). [2015-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Upper stage Blok DM, DM-SL. RSC Energia. [2013-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4). 
  3. ^ Block DM 11S86. [2008-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