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鐘錶匠類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鐘錶匠類比鐘錶匠論述是為了闡述「神是存在的」的一種目的論表述。藉由這個類比,此論點陳述設計的存在意味著一位設計者的存在。此論點已成為自然神學設計論中的重要角色,常被用來論述神的存在以及宇宙是智慧設計。它用以論述神的存在以及智能設計的存在。

最有名使用鐘錶匠類比的敘述是在1802年由威廉·佩利所提出。1838年,查爾斯·達爾文自然選擇表述被用來當作反擊。在美國,1980年代初,演化的概念和天擇則變成了國家的辯論。[1]

鐘錶匠論述

鐘錶匠類比將一些自然現象與手錶來做比較。典型地,這類比是以目的論為前奏。其通常是如此表述:

  1. 一隻手錶內部的運作方式是複雜,故必然需要一位智慧設計者。
  2. 如同一隻錶,某物(特定的器官或生物、星系的結構、生命、宇宙)因其複雜,故而必有一位設計者。

在這樣的表述中,第一步的鐘錶匠類比通常不是論述的假設,而是建立一個看似合理(不論合理與否)、近乎常識的前言:你可以通過觀察某物,判斷它是否經過仔細而智慧的設計

在大部分論述的形式中,通常有一些特性,如喻含智慧設計者是存在的。在某些形式,則表示存在 秩序複雜 (一種秩序的形式)等的特性。其它例子則是明顯出於某種目的而被設計出的

威廉·派里

當走過荒原時,假設我踢到了一塊石頭時,接著問道:這石頭打哪兒來?我可能會回答:我沒辦法回答,它一直就在這兒。這個回答並不顯得奇怪。但假設我發現在地上有著一隻錶,然後問它為何在這。我很難認同前一個答案:就我所知,它一直在那。……必然是在某時某地,有一位或一群工匠們出於某種目的製造了它。他們了解它的架構,設計。……從手錶裡能找到的任何設計的跡象也都在自然中存在。不同的是,自然界的事物是更為複雜的。

——威廉·派里,《自然神學》,1802。

批評

對於這個類比,主要有以下幾種反駁: 第一個是,事實上,複雜的事物不必然就表示有一位設計者的存在,而是可以由「無心」的自然程序(如無限猴子定理)來達到。第二個是,這個類比是有問題的。第三個是,鐘錶匠可以認為比一隻錶是更為複雜的有機體,並且如果複雜就可以證明智慧設計者的存在,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則是:誰設計了如此複雜的這麼一位設計者。

大衛·休謨

查爾斯·達爾文

查爾斯·達爾文的理論可用來解釋複雜事物的產生而又不需要一位設計者。

1831 年,查爾斯·達爾文(1809–1882)在劍橋大學學習神學時,讀到了派里的 自然神學 並且相信它給予了 神的存在 的相關證明。因為生物是很複雜的但又在環境中適應良好的。

接著,在小獵犬號的第二次航行中,達爾文發現,自然不總是那麼慈善的,且物種的分佈不支持神造的概念。在1838年,當他返航後,達爾文構思出了天擇理論。比起神造,更好的解釋應為許多世代的漸進改變。

理察·道金斯

道金斯也說明了複雜的事物未必要有一位設計者。

道金斯藉由電腦模擬展示了,「高度複雜」的系統可以由一系列非常簡單、隨機但又非天擇的步驟來產生,過程中並不需要一位設計者。

他更宣稱鐘錶匠類比根本是自相矛盾的:如果複雜的事物必然要有另一更複雜的角色來設計他們,那麼這位複雜的設計者(如神),必然又要有另一更複雜的事物來設計。

在他的《上帝錯覺》一書中,道金斯認為生命是複雜的生化程序的結果。他認為將生命與「幸運地產生一隻錶」做相比是錯誤的。因為演化論的支持者並不認為演化是「幸運的」。比起運氣, 人的演化過程是歷經數百萬年的天擇。他因此總結:在鐘錶匠這例子中,對於神這個角色,演化是其合理的角逐者。

曼德博類比

一種相似的反論則為曼德博類比。一些複雜的模式和行為(如碎形混沌理論)是很自然地由簡單的系統而來。於是, 一件事物的複雜度不足以說明必有一位設計者存在。

有問題的類比

批評者則找出關於錶(或眼睛)的類比的問題。Richerson 和 Boyd 這兩位人類學者則反駁道:人類無法自己製造手錶,因此一隻手錶並無設計者。[2] Plato and a Platypus Walk Into a Bar 一書中認為沒有理由說明為何「比起由兩隻袋鼠而生下的袋鼠寶寶,宇宙和一隻錶會更相似」,而相同的問題可以套用在任何神上。此外,錶是由其它物質所製出,但宇宙是否如此則目前尚不清楚。

創造論復興

在二十世紀初美國,一些曾經成功阻止教授演化知識的聖經直譯主義者,彼此爭論著現代主義理論的高等批評(higher criticism)。在一九二零年代他們自稱創造論主義者。當一九六零年代,公立學校再教導演化知識時,他們採用他們稱作的 創造科學 ,但其中心概念使用類似派里的觀點。這些論點被稱作智能設計,同樣利用類比來對抗天擇演化,但未明確陳述"智能設計者" 就是神。這論點是幾個不同的角度來闡述生理機能的複雜:包含有不可化約的複雜性(知名的擁護者有 Michael Behe)和使用資訊理論觀念的特殊複雜性(知名的擁護者為 William A. Dembski)。[3]

参見

參考

  1. ^ 盲眼鐘錶匠
  2. ^ Richerson & Boyd 2005,第50頁
  3. ^ Scott EC, Matzke NJ. Biological design in science classroom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May 2007,. 104 Suppl 1: 8669–76 [2011-08-03]. Bibcode:2007PNAS..104.8669S. PMC 1876445可免费查阅. PMID 17494747. doi:10.1073/pnas.0701505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