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大安溪橋
舊大安溪橋 | |
---|---|
坐标 | 24°22′27″N 120°39′03″E / 24.374115°N 120.650813°E |
承載 | 原臺1線縱貫道 原臺鐵海岸線 |
跨越 | 大安溪 |
地點 | 中華民國(臺灣)臺中市大甲區 |
官方名稱 | 舊大安溪橋 |
维护单位 | 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 |
设计参数 | |
桥型 | 上部:上承式鋼鈑梁橋 下部:石工橋 |
全长 | 916米(3,005英尺) |
宽度 | 6米(20英尺) |
历史 | |
施工單位 | 鹿島組,澤井組(鐵路)[1] 住吉組(公路) |
开工日 | 1920年6月15日(鐵路) 1933年8月18日(公路) |
完工日 | 1921年5月15日(鐵路) 1934年10月25日(公路) |
开通日 | 1922年10月11日(鐵路) 1934年12月(公路) |
關閉日 | 1975年12月1日(公路) 1987年1月20日(鐵路) |
地圖 | |
舊大安溪橋 | |
---|---|
大安溪橋(公路) 下大安溪橋(鐵路)[2][3] |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中市大甲區 |
公众参观 | 開放時間:未開放 |
官方名称 | 舊大安溪橋 |
類型 | 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橋樑 |
詳細登錄資料 |
舊大安溪橋,位於臺中市大甲區,是臺灣中部的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原為臺灣鐵路管理局海線鐵路與台一線公路共構之橋樑[4],橫跨大安溪下游,連接大甲的溪南地區與溪北地區。1987年1月起已停用,為臺中市歷史建築[4][5]。
沿革
舊大安溪橋鐵路部分於臺灣日治時期1920年(大正九年)6月15日開工[1],1921年(大正十年)5月15日竣工[6],並隨海線鐵路於隔年(1922年)10月11日全線通車一併啟用[7]。
公路部分則於1933年(昭和八年)8月18日開工,1934年(昭和九年)10月25日完工、12月通車[8][註 1]。工程負責住吉組[10][11][註 1]。
舊大安溪橋自日治時期即於台灣南北縱貫交通扮演重要角色[12]。60年代隨著海線交通流量增加,鐵公路運量漸增,加上原橋老舊,拓寬不易,舊橋漸不堪使用[13],因此1975年(民國64年)臺灣省公路局於下游側興建新大安溪橋,12月1日完工通車[14],台一線自此改道,舊大安溪橋卸下公路交通運輸承載責任[12],僅餘火車繼續行駛鐵路橋,並於1978年6月1日連同海線鐵路完成電氣化接電試車,橋上增設電車線電桿等設備[15],同月7日鐵路電氣化正式啟用[16]。
而鐵路橋後續則納入臺灣鐵路管理局「五大橋梁重建工程」計劃,於1987年(民國76年)1月20日改線至上游側重建之新鐵路橋[17],至此鐵、公路共構的舊大安溪橋,完全不再具有交通功用,鐵路、公路皆成為廢線[12]。
2004年(民國93年)七二水災時兩座橋墩遭到沖毀,並造成部分橋面陷落,形成斷橋[12][18]。
由於舊大安溪橋為日治時期橋樑工程技術之見證,橋墩構造兼富有藝術美感,見證台灣交通發展歷程,具有高度歷史意義,故2006年(民國95年)經臺中縣政府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通過,列為臺中縣歷史建築[5]。
2010年(民國99年)12月25日臺中縣與臺中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後,舊大安溪橋劃歸為臺中市歷史建築。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投入新臺幣1億1,500萬元經費展開修復,預計2021年(民國110年)年中完工[19][20][註 2]。
設計
舊大安溪橋西側為現今台1線大安溪橋,東側緊鄰海線鐵路,北端橋台鄰近古蹟日南車站,南端鄰近大甲鐵砧山風景區[4]。舊大安溪橋全長916公尺,共有47個橋墩,與鐵路新橋相距不到20公尺。舊大安溪橋上部結構採鈑梁構造(Plate girder/日語「鈑桁」、「桁橋」或「プレートガーダー」),下部結構則為外層石砌內填卵石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構造,屬於「石工橋」(masonry bridge,包括石材、磚材)型式,外表石砌工法相當細緻[12]。舊橋墩採用的石材,皆來自大安溪砂岩,石材質優、色澤溫潤,有質樸之美,是縣內碩存的石製橋墩[18]。鐵軌旁曾設有三尺寬的行人通道,後來的公路是借用鐵路橋墩所舖設[13]。早期公路與鐵道並存,形成火車與汽車競速的有趣畫面[5]。
-
修復開工典禮(2018年)
-
修復中可見舊橋墩和橋梁結構(2020年)
-
修復後北岸橋台斷橋處(2021年)
註解
參見
引用資料
- ^ 1.0 1.1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第二十二年報(大正九年度)》. 臺北市: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 1921年12月30日,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典藏: 頁62 [2020年4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1月21日) (日语).
- ^ 案名:鐵路接收概況.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鐵路管理委員會工務處.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1946-08-30 [2022-06-01].
- ^ 臺中工務段(下大安溪橋與下大甲溪橋)生態檢核. 中興工程顧問、觀察家生態顧問 (报告)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2021-09-29 [2022-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3).
- ^ 4.0 4.1 4.2 舊大安溪橋.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6) (中文(臺灣)).
- ^ 5.0 5.1 5.2 記者張軒哲/大甲報導. 〈舊大安溪橋 議員爭設自行車道〉.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3-11-07 [2014-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3) (中文(臺灣)).
- ^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第二十三年報(大正十年度)》. 臺北市: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 1922年12月25日,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數位典藏: 頁63 [2020年4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1月23日) (日语).
- ^ 海岸線開通式 總督以下重要官多參列 漢文版 第5版. 臺灣日日新報. 1922-10-12.
- ^ 大甲郡大安溪橋落成擧行初渡式 漢文版 第4版. 臺灣日日新報. 1934-12-05.
- ^ 臺灣日日新報 「關鍵詞查詢」. 中央研究院. [2022-06-01].[失效連結]
- ^ 大安橋梁 按本冬告竣 漢文版 第12版. 臺灣日日新報. 1935-02-22.
- ^ 地方近事 /臺中 中部二大架橋 第4版. 臺灣日日新報. 1920-07-20.
- ^ 12.0 12.1 12.2 12.3 12.4 舊大安溪橋.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中文(臺灣)).
- ^ 13.0 13.1 吳昭明. 〈日南驛站思想起、大安溪橋懷古情〉. 《吳昭明的鐵道‧人生‧夢》部落格. 2012年10月5日 [2014-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臺灣)).
- ^ 〈西部幹線大甲溪橋定廿六日完工通車 下月開始征車輛過橋費〉. 聯合報. 1975-08-17 (中文(臺灣)).
-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大事紀要〉,中華民國67年《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272. 1979年6月 [2022-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9) (中文(臺灣)).
- ^ 台灣鐵路管理局:《中國鐵路創建百年史》,臺北市,1981年6月9日,頁241(繁體中文)。
- ^ 中華民國交通部:中華民國78年《交通年鑑》,臺北市,1990年10月10日,頁383(繁體中文)。
- ^ 18.0 18.1 〈歷史建築大安溪舊橋 地方盼拆除〉. 聯合報. 2008-10-07 (中文(臺灣)).
- ^ 記者黃鐘山/台中報導. 〈全台唯一鐡公路共構橋 舊大安溪橋浴火重生〉.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0-04-18 14:07:41 [2020-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中文(臺灣)).
- ^ 記者陳淑芬/台中報導. 〈舊大安溪橋 明年完工再現風華〉. 中國時報電子報. 2020-04-19 04:10 [2020-04-21] (中文(臺灣)).
- ^ 「舊大安溪橋」修復110年中完工 打造海線熱門景點 (新闻稿). 臺中市政府. 2020-04-18.
大甲區「舊大安溪橋」是全台唯一保存的鐵公路共構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