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玄覺
永嘉玄覺(665年—712年), 另一説為675年-712年,俗姓戴,字明道,法號玄覺,又號真覺大師,謚號無相,溫州永嘉人(今屬浙江),唐朝禪宗、天台兩宗大師,倡天台、禅宗融洽之说。法嗣六祖慧能大師[1]。留有《永嘉集》以及《永嘉證道歌》。
生平
《祖堂集》記載,玄覺與其母、其姐,住開元寺[2]。在玄策禪師激勵下,31歲時,訪六祖慧能,成為慧能門下,在慧能寺院留住一宿。先天2年(713年)過世,年39[3]。
《宋高僧傳》記載,玄覺自幼出家[4],其兄宣法師亦為名僧,與子二人,共同出家。玄覺住溫州龍興寺[5]。與東陽玄策一同出遊,曾向禪宗六祖慧能請益,慧能留住一晚,人稱一宿覺。他也曾向神秀請益[6]。先天2年(713年)過世,年49[7]。
南宋志磐認為,玄覺於先天元年(712年)過世[8]。為天台宗四祖慧威門下,與左溪玄朗同門[9]。
精通天台宗之止觀法門,閱讀《維摩詰經》發明心地。曾至玉泉寺拜訪神秀大師,請問禪法。後詣曹溪六祖,言下契悟,一宿而去,時稱一宿覺。
法嗣
師承
著作
《永嘉集》
一卷。庆州刺史魏静编。又称《玄觉永嘉集》、《永嘉禅宗集》,略称《永嘉集》。 收錄於新修大藏經四十八卷[10]。 天台教典因唐末五代之兵乱而湮灭,今盛行于高丽。五代吳王钱弘俶遂向高丽求取。因此,高丽僧谛观携来天台教典,我国天台教乃因而复兴。由此可知,本书不仅为台禅融合之初作,亦为天台学复兴之发端。
本书之注释书有宋·行靖《禅宗永嘉集注》二卷、明·传灯《永嘉禅宗集注》二卷。高丽·己和《永嘉集谚解》二卷。
《永嘉證道歌》
記錄永嘉禪師悟境,收錄於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八冊[11],內有佳句傳誦於世[12]。附有无相大师行状一文,記錄永嘉禪師見禪宗六祖惠能情景。
《證道歌》盛傳為其作品,但未必為玄覺所作。有人推測其真實作者可能是神會[13][14]。
參考文獻
- ^ 永嘉玄覺禪師悟道因緣. [2020-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3).
- ^ 《祖堂集》卷3:「曾在溫州開元寺,孝順親母,兼有姊,侍奉二人。合寺合廓,人謗其僧。」
- ^ 《祖堂集》卷3:「師先天二年十月十七日遷化,春秋三十九,敕謚無相大師凈光之塔。」
- ^ 《宋高僧傳》卷8:「釋玄覺,字明道。俗姓戴氏。漢末祖侃公第五燕公九代孫,諱烈,渡江乃為永嘉人也。總角出家,齠年剃髮。」
- ^ 《宋高僧傳》卷8:「兄宣法師者,亦名僧也,并猶子二人,並預緇伍。覺本住龍興寺,一門歸信,連影精勤,定根確乎不移。疑樹忽焉自壞,都捐我相,不污客塵。睹其寺旁,別有勝境,遂於巖下自構禪庵。」
- ^ 《宋高僧傳》卷8:「與東陽策禪師,肩隨遊方詢道,謁韶陽能禪師而得旨焉。或曰:覺振錫遶庵答對,語在別錄。至若神秀門庭,遐征問法,然終得心于曹溪耳。既決所疑,能留一宿,號曰一宿覺。」
- ^ 《宋高僧傳》卷8:「以先天二年十月十七日,於龍興別院,端坐入定,怡然不動,僧侶悲號。以其年十一月十三日殯于西山之陽,春秋四十九。」
- ^ 《佛祖統紀》卷10:「號真覺大師。睿宗先天元年,安坐示滅塔於西山。賜諡無相大師,塔曰淨光。
- ^ 《佛祖統紀》卷10:「論曰:左溪本紀,稱為真覺為同門友。真覺傳中,稱左溪激厲,遂謁曹溪。而又言精於天台止觀之道,是知同學於天宮,無可疑者。況永嘉集中,全用止觀遮照之旨,至此當益信。是宜繫之天宮,用見師授之意。」
- ^ CBETA T48 No. 2013 《禪宗永嘉集》. [2011-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CBETA T48 No. 2014 《永嘉證道歌》. [2011-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4).
- ^
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 ^ 陳盛港. 〈永嘉證道歌〉原作者溯源併歌文比較. 中華佛學研究. 2001 [2022-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4).
- ^ 聶清. 《證道歌》作者考. 宗教学研究. 2000, 1 [2022-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3).
外部連結
- 《宋高僧傳》卷8 T50n2061_p0758a09 唐溫州龍興寺玄覺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永嘉禪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永嘉玄觉禅师悟道因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