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蕴章
彭蘊章 | |
---|---|
大清兵部尚書 | |
籍貫 | 江蘇長洲縣(今蘇州)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琮達,一字詠莪,號小園,又號澗東墨客,晚號詒谷老人 |
出生 |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江蘇長洲縣(今蘇州) |
逝世 | 同治元年(1862年) 京師 |
出身 | |
|
彭蘊章(1792年—1862年),字琮達,一字詠莪,號小園,又號澗東墨客,晚號詒谷老人,江蘇長洲(今蘇州)人[1],祖籍江西清江(今樟樹市)[2],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生平
狀元彭啟豐曾孫。早年由舉人捐內閣中書。充任任軍機章京。道光十五年(1835年)登乙未科進士,授工部主事,仍留直軍機處。累遷郎中。歷任鴻臚寺少卿、光祿寺少卿、順天府府丞、宗人府府丞。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督福建學政。咸豐元年(1851年)以非翰林出身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歷官兵部侍郎、禮部侍郎、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國史館總裁。彭蘊章精於理財,為征討太平天國籌集軍費,推行改鑄銅錢、增收釐金、發行官鈔、擴大捐資及漕米海運等方法,解決税收减少、軍餉膨脹等財政問題。咸豐七年(1857年)兩江總督怡良因病出缺,彭保薦何桂清上任。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克常州,何桂清倉惶出逃,彭因保薦而獲罪,命毋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未幾復起署兵部尚書。後乞休。同治元年(1862年)卒於京,諡文敬[3]。
註釋
- ^ 彭定求 - 科举辑萃-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
- ^ 《明清時代軍户的家族關係──衛所軍户與原籍軍户之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于志嘉,2003年3月,第七十四本,第一分,P.101,《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季刊
- ^ 清·張廷玉等,《清史稿》(卷385):“彭蕴章,字咏莪,江苏长洲人,尚书启丰曾孙。由举人入赀为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道光十五年,成进士,授工部主事,仍留直军机处。累迁郎中,历鸿胪寺少卿、光禄寺少卿、顺天府丞、通政司副使、宗人府丞。督福建学政,迁左副都御史。二十八年,疏言:‘漕船卫官需索旗丁日益增多,沿途委员及漕运衙门、仓场花户皆有费,欲减旗丁帮费,宜探本穷源。又州县办漕,应令督抚察其洁己爱民者,每岁酌保一二员;办理不善者,劾一二员。运漕官及坐粮厅如能洁己剔弊,准漕督、仓场保奏,不称职者劾罢。’下部议行。擢工部侍郎,仍留学政任。咸丰元年,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四年,调礼部,寻擢工部尚书。五年,协办大学士。六年,拜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工部及户部三库事务,充上书房总师傅。
八年,京师旱,粮价踊贵,旗民生计益艰,蕴章奏请拨款采米,允之。复疏言:‘自改用大钱,城中米贵,叠荷加恩赈济,又加米折,然民生疾苦未见转机。臣闻兵丁所领止有实米二成,其馀折色定价,每石京钱四千至三千不等,大米一石市价京钱三十千。持此折价买米,不过升斗。民生之蹙,不独在无银,并在无米。本年海运多於上年,可将兵米酌量加增。又各营养育兵及鳏寡孤独小口米不过四万馀名,每名岁支一石六斗,拟请此项酌给米,毋庸折色。自前年以来,有提存部库采买银,又存四川、山东、山西、河南、陕西解京米价银,共有四十七万馀两,堪以采买米石,加放兵米。又有河南停运节省运脚银二万两,堪为转运之用。伏乞饬部采买,以资搭放,实於旗兵生计大有裨益。’疏入,下部议行。
蕴章久直枢廷,廉谨小心,每与会议,必持详慎。钞票、科场诸大狱,婉体调护,与肃顺等意忤。两江总督何桂清素以才敏自负,蕴章误信之,数於上前称荐。十年,江宁大营溃,蕴章犹言桂清可恃。未几,苏、常相继陷,桂清逮治。文宗以蕴章无知人鉴,眷注浸衰。適有足疾,扶掖入直,命毋庸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以示体恤。寻奏乞罢职,出都就医。诏曰:‘卿久任枢垣,备悉时事。现在军务如有见及,并采访舆论民情,随时具疏交地方官大吏代递。’蕴章密陈时务六则,报闻。十一年,病痊,署兵部尚书,寻兼署左都御史。同治元年,复以病乞休。未几,卒,依大学士例赐恤,谥文敬。子祖賢,官至湖北巡抚。”
參考文獻
- 張廷玉等,《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 于志嘉,《明清時代軍戶的家族關係──衛所軍戶與原籍軍戶之間》
- 印光,"印光法師文鈔 --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第四日說成佛大因果並略釋《四料簡》要義",宗教文化出版社,印光法師文鈔(三篇下),2000年3月. ISBN 9787801231949
參閱
官衔 | ||
---|---|---|
前任: 李嘉端 |
提督福建學政 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四乙丑(1847年1月30日)任 |
繼任: 黃贊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