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作战示意图

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是1860年(清咸丰十年)2月至5月,太平军再次击破围困天京(今南京)的清军江南大营的战役。

1858年初,清廷钦差大臣和春提督張國樑、署理提督周天受率兵围困天京,再次营建江南大营,并设大营于天京城东。1860年1月底至2月,清军连续攻占了天京城西北的下关、九湫洲,天京危在旦夕。咸丰十年二月,金陵迟迟未克[1]。在此紧要关头,总理朝政的干王洪仁玕与忠王李秀成商议后决定采用“围魏救赵”的策略。

兵圍杭州

2月10日,李秀成率大军2万余人抵达南陵,再绕过宁国府(今宣州市),于24日攻占广德,留部分军队驻守后,率主力轻装奔袭杭州。侍王李世贤则率兵由虹星桥东攻湖州,掩护李秀成攻打杭州。3月中旬李秀成率精兵偷袭杭州未遂,转而采强攻,仍然未果。李秀成于是在清波门外挖掘地道至城墙下并埋上地雷,3月19日晨,城墙被炸塌数丈,太平军攻入了杭州城[2],浙江巡撫羅遵殿自盡。

江南大营粮饷多來自浙江,浙江也是朝廷财赋重地,杭州危急,清军极其惊慌。清廷闻迅后,急令和春分兵增援杭州。和春迫于咸丰帝严旨屡催,不得不从江南大营分兵1.3万增援杭州,总兵刘季三、游击梁成桂各带两千人驻扎高淳、东坝,副将向奎率兵二千援湖州,总兵张玉良统兵二千由苏州、常州援浙。张玉良部星夜兼程,3月23日,全军赶到杭州。

擊破江南大營

4月4日,李秀成见调离江南大营的清军目的达成,遂在城上多树旗帜,虚设疑兵,便悄悄撤出杭州率部挥师北上。4月18日在安徽建平(今郎溪)聚齐各路将领,兵分两路回救天京:一路由辅王杨辅清率领,攻取高淳、东坝、溧水,直扺天京南郊的秣陵关;另一路由李世贤率领,攻占溧阳句容后南攻占天京东南的淳化镇。4月27日英王陈玉成奉天王洪秀全天京令,则率部由江北来援,太平军号称10万,形成了对江南大营的反包围之势;4月29日夜英王見對岸砲響紅光,10万雄師自浦口渡江返回援天京。

5月2日,太平军兵分五路,發動总攻,李世贤部自北门洪山、燕子矶,李秀成部自尧化门,刘官芳陈坤书部自高桥门,杨辅清部自雨花台,陈玉成部自善桥方向。五路太平军连日冒雨出击,与清军大战。5月15日,陈玉成部首先突破大营,清军苦心经营多年的江南大营再次被摧毁,和春負傷,江南提督張國樑潰走丹陽[需要消歧义],廣西提督張玉良也敗退,署湖南提督周天受敗往寧國。天京之围基本解除,並且攻陷丹阳、常州、无锡、苏州、江阴、宜兴、长兴、吴江、平望、嘉兴、昆山、太仓、嘉定、青浦、松江等城[3]

結果

江南大营雖号称五六万众,但虚伍缺额[4]阎敬铭曾批评说:“吾闻江南大营未败时,诸将锦衣玉食,倡优歌舞,其厮养皆吸洋烟,莫不有桑中之喜,志溺气惰,贼氛一动,如以菌受斧。”[5]江南大营的再溃,使清廷对于其以往所依恃的绿营军,完全失去了信赖。曾國藩、左宗棠與湘軍的崛起開啟同治中興的序曲。

1860年2月,湘、楚军攻克太湖潜山等地,太平军陈玉成及捻军张洛行等部战败,“军兴数年以来,仅见之大战”,[6]安庆险象渐现。但天京统帅部下令陈玉成主力前往解天京之圍,陈玉成只好率主力吴如孝、刘昌林部东下。曾国藩遂趁机调湘军曾国荃部圍困安庆,1861年安庆淪陷,1864年天京相繼淪陷。[來源請求]

参看

注釋

  1. ^ 《东华续录·咸丰朝》,卷九有咸丰十年二月严旨斥责:“上年和春亲往常州与何桂清商议筹饷,许乃钊又赴浙劝捐。原为速克金陵起见,乃仅克九洲一处,殊不满意。若不及早图维,因循日久,以后饷需难继,和春身为统帅,其能当此重咎耶?”
  2. ^ 《平定粤寇纪略》,卷九,页12云:“贼之扑杭州,只图分我兵力,以解金陵之围,不意全未设防,致为所陷。是以大营兵到,即踉跄而逃。”
  3. ^ 《东南纪略》,页5載:“所有守(常州)城兵勇,已于三十日晚散去,城外各营亦大半溃,丹阳大营溃兵继之。奔无锡者十之七,奔江阴者十之三,所过村庄,辄肆淫掠。惟江阴之申江民团,齐心协力,拒杀甚众。”
  4. ^ 《陶风楼藏名贤手札》,第五册,邵懿辰致曾国藩函。
  5. ^ 陈继聪: 《忠义纪闻录》,卷三,页14。
  6. ^ 胡林翼:《克复太湖县城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