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思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李思诚
李思誠
清人繪《李思誠夫婦像》之李思誠像 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清人繪《李思誠夫婦像》之李思誠像
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大明光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
籍貫直隸句容縣
直隸興化縣(今江苏興化)籍
族裔漢族
字號字次卿,號碧澥
出生嘉靖三十九年二月十九日
(1560年3月15日)
直隸興化(今江苏興化
逝世崇禎三年九月十七日
(1630年10月22日)
直隸興化(今江苏興化
配偶于氏
親屬曾祖父李鏜、祖父李春芳、父李茂才。
出身
  • 萬曆十六年戊子科舉人
  • 萬曆二十六年戊戌科進士出身
著作
  • 著有真嬾齋集等

李思誠(1560年3月15日—1630年10月22日),次卿碧澥直隸興化(今江苏興化)人,明朝政治人物,萬曆戊戌進士,天啟末官至禮部尚書。

生平

萬曆十六年(1588年)中戊子科順天鄉試一百一十七名舉人[1]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登戊戌科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2]萬曆四十年(1612年)擔任福建副使[3]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改任福建參政,后調江西參政[4]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升任江西按察使、后改浙江布政使[5]天啟二年(1622年)任南京太僕寺卿[6]南京國子監祭酒天啟五年(1625年)升任禮部右侍郎[7]左侍郎[8]天啟六年(1626年)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同年升禮部尚書[9],加太子太保。之後被罷免。崇禎年間閒住[10]

著作

著有《真嬾齋集》等[11]

家庭及關聯

曾祖父李鏜、祖父李春芳、父李茂材。

註釋

  1. ^ 清人繪《李思誠夫婦像》題跋:“公諱思誠,字次卿,號碧澥。行四,文定公孫,容齋公次子也。中萬歷戊子科順天鄉試,戊戌科進士。考選庶吉士,受編修。歷官光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崇祀溫州名宦祠。嘉靖庚申年二月十九日生,崇禎庚午年九月十七日卒,壽七十歲。德配于夫人,誥封一品夫人。嘉靖壬戌年三月二十二日生,崇禎壬午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卒,壽八十一歲。”
  2. ^ ·顧秉謙等,《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342):“壬申授庶吉士。黃國鼎、楊希聖、李思誠、周大登、溫體仁。”
  3. ^ ·顧秉謙等,《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494):“升廣西副使趙世徵為雲南參政,雲南副使王之機為四川參政,翰林院編修李思誠為福建副使。”
  4. ^ ·顧秉謙等,《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533):“升張文耀為貴州左布政使,戴廷詔為江西右布政使,熊應占為狹西右布政使,劉昶為廣西右布政使,董肇胤為廣東右布政使,蔡複一為浙江按察使,程寰為湖廣按察使,劉毅為江西參政,李思誠為福建參政,張五典為山東參政,常守信為湖廣參政,秦道顯為四川參政,沈球為山東副使,王璽為廣西副使,留敬臣為貴州副使,盧龍雲為貴州參議,沈朝煥為福建參議,李應魁為狹西參議,呂兆熊為河南參議,劉承諏為雲南參議,蔣汝瑚為廣西僉事。”
  5. ^ ·顧秉謙等,《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577):“升浙江參政李思誠為江西按察使。”
  6. ^ ·溫體仁等,《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24):“升浙江右布政使李思誠為南京太僕寺卿,吏科都給事中張孔教為太常寺添注,少卿提督四夷館遼東監軍副使錢士晉為山東右參政,專管遼餉兼管淮糧。”
  7. ^ ·溫體仁等,《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58):“升太常寺卿管南京祭酒事李思誠為禮部右侍郎,充纂修實錄副總裁。”
  8. ^ ·溫體仁等,《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63):“升協理詹事府事禮部右侍郎李思誠為左侍郎,禮部右侍郎掌院事駱從宇以原官回部管事,俱兼翰林院侍讀學士。”
  9. ^ ·溫體仁等,《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67):“甲子升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李思誠為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
  10. ^ ·张廷玉等,《明史》(卷193):“孫思誠,天啟六年官禮部尚書,尋罷。崇禎初,坐頌璫閒住。”
  11. ^ ·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卷25):“李思誠真嬾齋集字次卿,直隸句容人,李春芳孫,禮部尚書。”

參考文獻

  • 顧秉謙等,《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
  • 溫體仁等,《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
  • 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 黃虞稷,千頃堂書目
官衔
前任:
薛三省
明朝禮部尚書
天启六年(1626年)
繼任:
來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