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月下老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月老星君
月下老人
臺灣臺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內的
稻江月下老人神尊
汉语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簡稱月老,尊稱為月老公月老爺月老星君月老神君,是道教神祇之一,為掌管男女姻緣(關於婚姻緣分)之神。形象常被塑造成白鬍長鬚,臉泛紅光的慈祥老者;左手持著姻緣簿,右手拄著拐杖。

來源

唐朝李復言的《續玄怪錄》記載,唐朝的韋固在少年時(另本說為童年,又說時為六歲),有一夜在宋城的客棧中,遇到一位老人坐在月光下翻看著一本書(無字天書)。韋固覺得怪,對老人發問。老人回答是「鴛鴦譜」:也就是天下人的婚姻登記書。老人又告訴韋固,遠處那個賣菜老嫗的女兒,現在才三歲,正是他十四年後的妻子。韋固嫌棄不貌美,派人行刺那女孩。十餘年後,韋固結婚,發覺妻子眉上留有疤痕,正是當年的小女孩。宋城縣宰知道這件事後,把那間客棧定名為「定婚店」。[1]而「月下老人」也成為日後漢語世界中,對愛情期待的男女們信奉最誠的神祇了。

傳說

台灣民間信仰,每年七夕七星娘娘會把人間未婚的成年男女製成名冊,向天庭呈報。當月下老人收到名冊後,就按照個性、善惡、興趣與條件抄寫成一本配偶名冊,然後用紅線綁牢男女二人之足,使合適的男女配成一對佳偶。[2]

各地信仰發展

臺灣

清領時期戰後之間關於月老的記載甚少,僅1933年相良吉哉編纂之《臺南州祠廟名鑑》紀錄臺南部分廟宇供奉月老而已。[3]此信仰現象後來也衍生出府城四大月老之說法。

戰後南投縣政府接受縣政顧問黃大受教授建議,參考杭州西湖白雲庵月下老人祠之案例,於1980年在日月潭拉魯島(時稱光華島)上建立臺灣第一座主祀月老的廟宇[註 1],並經常辦理水上集團結婚,遊客頻繁造訪、電視公司取景也使該廟頗負盛名。不過溫宗翰認為此廟觀光性質顯著,群眾的信仰心理並不強烈。[3]

1990年後各地知名廟宇開始增加祭祀月老,2000年後月老信仰風潮更正式興起,甚至出現許多以祭祀月老聞名的特殊宮廟如臺中慈德慈惠堂、復古婚配文化活動如古禮迎親等。溫宗翰則推測此現象與西元1980年代起臺灣社會整體的晚婚趨勢有關。[3]

臺灣月老信仰的特徵:[3]

  • 始終為屬神形態,極少作為廟宇主神
  • 月老神力僅展現於單一儀式、針對單一功能,僅透過特定儀式互動幫信徒加強姻緣,例如賜予信徒紅線或其他加持物、以信徒元辰對應等。其他功能如斬外遇等則透過其從祀神如月老婆婆氤氳使者處理。
  • 臨時信徒多於長期信徒。
  • 晚婚潮流助長月老信仰,並帶動相關活動如集團結婚、聯誼活動等,成為月老信仰之一部份。

相關條目

註解

  1. ^ 該廟於民國88年(西元1999年)的921大地震中震毀,規劃重建時日月潭邵族族人也爭取恢復祖靈地,故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於民國89年(西元2000年)年底將神像遷至日月潭龍鳳宮。遷移後該尊月老更加知名,成為中臺灣月老信仰重地。[3]

參考資料

  1. ^ 唐朝李復言續幽怪錄·定婚店
  2. ^ 臺北市艋舺龍山寺簡介牌
  3. ^ 3.0 3.1 3.2 3.3 3.4 温宗翰. 〈幽冥之人定婚配?你所不知道的臺灣月老信仰〉. 民俗亂彈. 2016-09-15 [2019-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5)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