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斯坦
突厥斯坦(察合台突厥語:ترکستان,羅馬化:Türkistān;鄂圖曼土耳其語:ترکستان,轉寫:Türkistân;波斯語:ترکستان,羅馬化:Torkestān;達利語:ترکستان,羅馬化:Turkistān;塔吉克語:ترکستان / Туркистон / Turkiston;烏茲別克語:ترکستان / Туркистон / Turkiston;維吾爾語:تۈركىستان,拉丁維文:Türkistan,西里爾維文:Түркистан;阿拉伯語:التركستان,羅馬化:al-Turkistan),又譯為土耳其斯坦[1][2],一個源自伊朗語支的地理稱謂,意為「突厥人所居之地」[3],指中亞地區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多個民族所生活的地區,其具體的地理範圍在不同時期、不同文獻中各有不同[4]。
名稱起源
「突厥」一名最早見於漢文古籍,用於指稱中國西北的一個部族,該部族在公元6世紀初崛起於阿爾泰山西南麓[2],552年在西魏的支持下擊敗統治他們的柔然人,建立第一個突厥人國家「突厥汗國」,其牙帳設在今日蒙古國杭愛山以北[3]。突厥部所屬族群在中國史書被稱為「鐵勒」。近代以來,中亞的突厥語族群的各個民族被統稱為突厥人,歷史上的高車、阿跌、渾、薛延陀、回紇、黠戛斯、葛邏祿、欽察、烏古斯等也被認為屬於突厥人部族[2],現代突厥人主要包括土耳其、阿塞拜疆、烏茲別克、維吾爾、哈薩克、塔塔爾、吉爾吉斯、巴什基爾、哈卡斯、阿爾泰、圖瓦、雅庫特、嘎嘎烏茲、哈扎爾、裕固、撒拉、楚瓦什等民族,而以突厥民族為主體的國家有土耳其、阿塞拜疆、烏茲別克、哈薩克、土庫曼、吉爾吉斯,以及俄羅斯聯邦內的一些自治共和國,如韃靼斯坦、哈卡斯、巴什基爾、薩哈等。「斯坦」(波斯語:-ـستان,羅馬化:-stan)是源自波斯文的後綴,意為「……聚集的地方」。
含義變遷
「突厥斯坦」一詞本為波斯語地名,其所指的地域隨時代的變遷和突厥人居住地區的遷移而不斷改變。約563年,突厥人在錫爾河畔擊敗嚈噠[3],進入河中地區,與當時統治伊朗的波斯薩珊王朝以阿姆河為界[2]。已發現的最早的「突厥斯坦」一詞出現在7世紀的粟特文文書中[5],指錫爾河與阿姆河之間的一小塊地區[6]。該詞在8世紀後已被廣泛使用於阿拉伯人撰寫的地理學著作[7],但阿拉伯人滅亡薩珊王朝並佔領中亞後,突厥勢力被逐出河中地區,因此在9-11世紀的阿拉伯語文獻中,「突厥斯坦」所指的地域也就開始向北、向東遷移,河中地區因被阿拉伯人佔領而被排除在突厥斯坦以外[3]。成書於846年的阿拉伯地理著作《道裡邦國志》中寫道「在突厥所有領地中,九姓烏古斯人的領地算是突厥地中最大的一塊。九姓烏古斯人的領地同中國、吐蕃、葛邏祿、寄蔑、古斯、傑富拉、白伽納克、突騎施、艾澤庫什、黑夫沙賀、黠戛斯、海賴吉諸邦國的領地相接[8]:34-35。」其所謂的「突厥地」(突厥斯坦)應是指今錫爾河以北的草原和毗鄰地帶[4]。成書於982年的波斯文地理著作《世界境域志》稱河中地區是「通往突厥斯坦的門戶」,將葛邏祿和古斯之地稱為「突厥斯坦」;13世紀波斯名著《世界征服者史》中也將「突厥斯坦」與「河中」相提並論[4]。
10世紀末薩曼王朝滅亡,中亞地區開始突厥化。該時期,操突厥語的部族在中亞建立了哈喇汗、哥疾寧、塞爾柱、花剌子模等國家,更多的突厥部族遷入中亞南部,他們轉信伊斯蘭教,定居務農並與當地人通婚,使中亞人在語言、文化、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方面逐漸與突厥人趨同[2]。10世紀時波斯語中「突厥斯坦」一詞的用法已經固定化,即泛指中亞和蒙古高原[9]。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國王海屯一世曾在1254年至1255年應召經過中亞到哈拉和林覲見蒙古大汗蒙哥,根據其旅行記錄《海屯王中亞記行》,返回時經過仰吉八里(今新疆瑪納斯)等地後才進入突厥斯坦[10]:15-16,也就將當時信奉佛教的畏吾兒地排除在突厥斯坦之外了[4]。15世紀末16世紀初,烏茲別克人南下建立了多個烏茲別克汗國,使阿富汗北部增加了大量烏茲別克居民,使當地被稱為「阿富汗突厥斯坦」[2]。
歐洲地理大發現時期,西方人從阿拉伯人的著作中接觸到「突厥斯坦」的概念,1722年法國巴黎出版的《帖木兒伯克史》中將整個西伯利亞稱為「北突厥斯坦」,將新疆稱為「南突厥斯坦」[11]。由於地緣的關係,俄羅斯人對東方要比其他歐洲人更為了解,1558年伊凡雷帝的商業代表詹金森訪問河中地區的布哈拉汗國,其所著的《旅行報告》中將布哈拉視為突厥斯坦最重要的國家[12]:520。18世紀中葉,清朝統一新疆之後,在北京供職的兩位葡萄牙籍神甫奉乾隆皇帝聖旨到新疆實地測繪地圖,其測繪的多個地理方位於1776年被法國神甫錢德明以「東、西突厥斯坦」為名發表在《關於中國歷史、地理等情況的報告》中,從此西方人開始將塔里木盆地稱為「東突厥斯坦」[4]。
1865年至1868年間,俄羅斯帝國逐步吞併中亞的浩罕汗國,其間曾於1865年在塔什干設立突厥斯坦州、在1867年設立突厥斯坦總督區,「突厥斯坦」首次成為現實中的區劃名稱[3]。19世紀下半葉,在西方著作中已經較為明確的將突厥斯坦分為三個部分,既中亞以烏孜別克族為主要居民的「俄國突厥斯坦」或「西突厥斯坦」,新疆南部以維吾爾族為主要居民的「中國突厥斯坦」或「東突厥斯坦」, 興都庫什山北麓以哈扎爾人為主要居民的「阿富汗突厥斯坦」。十月革命後,在原突厥斯坦總督區建立突厥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但為打擊泛伊斯蘭主義和泛突厥主義,蘇聯於1924年以民族識別為基礎在中亞建立多個加盟共和國,並在國內取締了「突厥斯坦」的使用,用「中亞」一詞將之取代[4]。
2024年至2025年學年起,土耳其教育部將歷史教材中的「中亞」概念全部替換為「突厥斯坦」[13][14]。
中文譯名
1602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北京繪製《坤輿萬國全圖》,將突厥斯坦譯寫為「土兒客私堂」,位於北緯50度至60度之間,陰山等山脈以北。1623年,艾儒略所著的《職方外紀》中則將突厥斯坦譯寫為「杜爾格斯當」,同樣在北緯50度至60度之間[3]。19世紀下半葉,突厥斯坦總督區建立後,清朝官員將俄語中的「Туркестан」(突厥斯坦)譯為「土耳機斯坦」,隨着現代國家土耳其的建立,突厥斯坦的中文稱謂逐漸演變為「土耳其斯坦」,與「土耳其」的概念產生混淆。為避免誤會,中共中央編譯局曾創造了「土爾克斯坦」一詞,但並未被重視,「土耳其斯坦」仍被廣泛應用於中文報刊和書籍[6][15]。
《翻譯通訊》1985年第11期上曾刊文指出將「East Turkestan」譯為「東土耳其斯坦」是錯誤的,1986年敦煌研究院張德明發表反駁文章《譯名「東土耳其斯坦」並非「大錯」》認為將「土耳其斯坦」的東部稱為「東土耳其斯坦」並無錯誤[16]。卡得爾·艾克拜爾等學者則指出「土耳其斯坦」本身就是錯誤的譯名,無論是俄語、英語還是漢語中,「土耳其」與「突厥」都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Turkestan」是由「Turk」(突厥)和「estan」(斯坦)構成,此處「突厥」是操突厥語各民族的統稱,不可翻譯為指「安納托利亞突厥人」或者「鄂圖曼土耳其人」的「土耳其」[17]。經過多名學者的呼籲,最終「突厥斯坦」被中國大陸學界確定為正確翻譯,同理的還有原本譯為「大土耳其主義」的「泛突厥主義」[6]。不過在台灣,「土耳其斯坦」這個譯稱仍被廣泛使用[18][19]。
參考
- ^ 所谓“东土耳其斯坦”的由来及实质. 民族大家庭. 1997, (5): 58–59.
- ^ 2.0 2.1 2.2 2.3 2.4 2.5 王治來. 论说所谓“土耳其斯坦”.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1997, (1): 87–91.
- ^ 3.0 3.1 3.2 3.3 3.4 3.5 龔纓晏; 王永傑. “突厥斯坦”与“东突厥斯坦”概念的演变. 社會科學戰線. 2012, (1): 106–117.
- ^ 4.0 4.1 4.2 4.3 4.4 4.5 潘志平. “突厥斯坦”、“东突厥斯坦”与“维吾尔斯坦”. 西域研究. 2004, (3): 53–60.
- ^ Y. yoshida; T.moriyasu. A Soghdian sale contract of a female slave. SIAL 4. 1989: pp. 1-50.
- ^ 6.0 6.1 6.2 紀大椿. 再不要将Turkestan译作“土耳其斯坦”了. 新疆地方志. 1993, (4): 42.
- ^ Notes Sur Le "Turkestan" De M. W. Barthold. [2017-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2).
- ^ 伊本·胡爾達茲比赫. 道里邦国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1-12-01. ISBN 9787101004830.
- ^ 沈愛鳳. 与“突厥斯坦”相关的若干历史地理问题之考察. 社會科學戰線. 2013, (10): 124–132.
- ^ 何高濟譯. 海屯行记. 北京: 中華書局. 1981. CSBN 11018·953.
- ^ 李特文斯基. 有关东突厥斯坦古代文化的研究. 亞非人民. 1982, (1).
- ^ 尼古拉·班蒂什-卡緬斯基(編); 中國人民大學俄語教研室(譯). 俄中两国外交文献汇编. 商務印書館. 1982.
- ^ MEB müfredatında köklü değişiklik: Orta Asya değil Türkistan. 2024-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11) (土耳其語).
- ^ 土耳其教学大纲更名“中亚”为“突厥斯坦”. 2024-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10-11).
- ^ 陶天白. “东土耳其斯坦”问题的由来. 伊犁教育學院學刊:漢文綜合版. 1997, (2): 1–4.
- ^ 張德明. 译名“东土耳其斯坦”并非“大错”. 中國翻譯. 1986, (3): 44–45.
- ^ 卡得爾·艾克拜爾; 熱·努拉赫買提. 译名“东土耳其斯坦”是错误的. 語言與翻譯. 1988, (2): 35–36.
- ^ 土耳其斯坦 Turkestan.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8).
- ^ 【书摘】东突厥斯坦:维吾尔人的真实世界. 小英教育基金會.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