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伐辽
宣和伐辽,又称宣和北伐、童贯伐辽、童贯北伐,是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四月宋徽宗命童贯以河北河东宣抚使勒兵十万北伐辽国。早在宣和三年(1121年),北宋和金国就订立海上之盟相约攻辽。但因宋朝境内的民变不断[注1],使北伐辽国之事一拖再拖,最终在宋徽宗的下令之下北伐辽国[参2]。
背景
1114年开始,女真人完颜阿骨打迅速崛起,早已衰落不堪的辽朝被女真人打得大败,丢城失地。北宋君臣希望借此夺回幽云十六州。而宋徽宗本人也好大喜功[参3],不顾宋辽已和平相处有百年之久,开始和女真人联络,双方于宣和二年(1120年)签订了《海上之盟》[注2],约定共同攻辽。15万在西北的宋军,当时称为“西军”,从对西夏的西北前线调往对辽河北,剑指幽云[参4]。
过程
宣和三年(1121年),金军按照和宋朝的约定伐辽,出兵攻打辽的剩余国土。辽朝末代君主天祚帝一路往西逃,辽内部也开始瓦解;留守幽州的宰相李处温、耶律大石等拥立魏王耶律淳为皇帝,即北辽政权,与天祚帝对立,辽朝一分为二。宣和四年(1122年),宋军终于出高阳关,越过宋辽两国界河白沟河攻入辽地。宋辽国界上本来一直有宋朝栽种并维护的边防林以防止辽军南攻,然而由于宋朝北上进军的需要,童贯令军士砍伐了边防林,从此国境再无防线,为日后金军南下埋下了伏笔。[参5]面对宋军,耶律大石和另外一员辽将萧干引兵出战,结果在西北尚能与西夏互有胜负的宋朝西军,在“老种相公”种师道的指挥下,却被残辽军一击大败,宋徽宗大为惊恐,下令班师[参6] 。
宣和五年(1123年)宋军对幽州发起第二次攻势,这次进攻得到了辽朝内应,易州守将高凤、涿州守将郭药师皆投降。耶律淳政权的汉族大臣和将领,如李处温父子、郭药师等见大势已去,希望向宋纳城投降。由于上次的战败,种师道被降职处分,另两名西军名将刘延庆、杨可世率所部主力数万人会同降将郭药师一齐偷袭幽州。宋军先是围攻辽皇宫久攻不下,又没有重点守备退路。辽大将萧干回军来救,轻松夺回城门控制权。刘延庆脱逃,其子刘光世没有按计划及时接应,攻入幽州的宋军反而被合围,主帅杨可世、郭药师等弃城逃走,名将高世宣以下数千入城宋军全部战死[参6]。
两次战败打击了童贯的信心,在女真人面前不堪一击的辽军,在宋朝主力西军面前却如铜墙铁壁一般。童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童贯想到了向女真人求助,提出“贵国帮我们攻下燕京(幽州)后,百姓、子女、金帛全部归贵国所有,贵国出兵,军费粮草也由宋朝负担。”完颜阿骨打答应了,金军开始南下,以长城的主要隘口居庸关为目标。居庸关这时突然发生了山崩,辽朝守军死伤惨重,金军顺利攻入长城以南。耶律大石战败被俘,而后逃走。1125年,天祚帝最终也成了女真人的俘虏,耶律阿保机建立的辽帝国彻底灭亡[参6]。
影响
由于宋徽宗发动宣和北伐滥用民力、监额科敛过多,加上天灾导致的北宋山东、河北、开封等地的一系列民变[参7]。
辽的灭亡意味着北宋失去了北方的屏障,而联金灭辽过程中,宋朝的腐败无能与富庶,更给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当时金人按约定将幽州、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七州交给宋朝,宋朝也通过策反守将等手段又夺取平州、营州、滦州、朔州、应州、蔚州、武州七州之地,但平州、营州很快被金军夺回,仅仅数月后,金军便大举南下,并最终灭北宋[参6]。
注释
参考资料
- ^ 《宋史. 列传第二百二十七.宦者三》:会方腊起睦州,势甚张,改江、浙、淮南宣抚使,即以所聚兵帅诸将讨平之。
- ^ 宋江方腊起义. 中国历史故事网. [2014-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2).
- ^ 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五载徽宗即位之初,下诏征求直言,有人力陈时政阙失,徽宗恼怒,竟让殿前卫士“以斧撞其颊,数齿俱落,凡直言者尽捽出之。”
- ^ 《宋史. 列传第二百二十七.宦者三》:平定方腊后,又兴师北伐。
- ^ Chen, Yuan Julian. FRONTIER, FORTIFICATION, AND FORESTATION: DEFENSIVE WOODLAND ON THE SONG–LIAO BORDER IN THE LONG ELEVENTH CENTURY.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y. 2018-07, 2 (2): 313–334 [2022-03-23]. ISSN 2059-1632. doi:10.1017/jch.201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0) (英语).
- ^ 6.0 6.1 6.2 6.3 导致北宋灭亡的联金伐辽那一役. 金鹰网. 2013-08-20 [2014-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2) (中文).
- ^ 《续资治通鉴》卷95:“时河北、山东转粮以给燕山,民力疲困,重以监额科敛,加之连岁凶荒,于是饥兵并起为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