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H系列柴油机车
DFH系列 | |
---|---|
概览 | |
类型 | 柴油机车 |
原产国 | 中国 |
生产商 | 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 |
生产年份 | 1970年—1976年 |
产量 | 167台 |
主要用户 | 坦桑尼亚 尚比亞 越南 阿尔巴尼亚 巴基斯坦 |
技术数据(参看) | |
UIC軸式 | B-B |
轨距 | 1,067/1,000/1,676毫米 |
传动方式 | 液力传动 |
发动机 | 12V280ZL |
最高速度 | 50~90公里/小时 |
DFH系列柴油机车是中国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于1970年代为坦桑尼亚、赞比亚、越南、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等国设计制造的援外液力传动柴油机车系列,这批援外机车到1979年共生产了167台。
发展历史
1967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政府经会谈后,在北京签订了《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落实兴建坦赞铁路,由中国提供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无息贷款,并派专家对这条铁路进行修建、管理和维修及培训技术人员,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援外成套项目。为了满足修建和运营坦赞铁路所需铁路机车,1968年起铁道部指令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为坦赞铁路研制柴油机车。四方厂技术工程人员查阅了国内外同类型柴油机车的资料,并派员到坦、赞实地考察,然后进行设计试制。1970年9月,首批援外DFH1、DFH2型液力传动柴油机车出厂,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第一次出口铁路机车[1]。1976年7月,坦赞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四方厂累计生产了34台DFH1型机车、102台DFH2型机车,其中用于坦赞铁路建设施工的17台DFH1型机车和5台DFH2型机车在建路工程完成后被运回国内[2]。
DFH1型机车为调车及小运转作业用柴油机车,而DFH2型机车为干线客货运柴油机车,均为B-B轴式;其中DFH1型机车采用单机组设计,装用一台柴油机和液力传动装置;而DFH2型机车采用双机组设计,设有两套柴油机和液力传动装置,功率也较大。两者均装用12V180ZL型柴油机,为12气缸、四冲程、废气涡轮增压的V型高速柴油机,装车功率1150马力;而液力传动装置分别采用了SF2010-2、SF2010Z1型液力传动箱,内装一个起动变扭器和一个运转变扭器。DFH1、DFH2型柴油机车与中国国内使用的东方红2型、东方红3型柴油机车均为四方机车车辆厂同时研制的机车产品,为了便于设计、生产和日后配件供应,因此它们的车体外观、总体结构、传动系统等方面都十分相似,许多主要部件都能够通用[3]。
在援助坦赞铁路的DFH1、DFH2型柴油机车基础上,四方机车车辆厂又为越南、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等国生产了DFH3、DFH4、DFH5型液力传动柴油机车
技术数据
DFH1 | DFH2 | DFH3 | DFH4 | DFH5 | |
---|---|---|---|---|---|
使用国 | 坦桑尼亚 尚比亞 |
坦桑尼亚 尚比亞 |
越南 | 阿尔巴尼亚 | 巴基斯坦 |
数量(台) | 34 | 102 | 20 | 9 | 2 |
生产年份 | 1970年—1971年 | 1970年—1979年 | 1972年—1973年 | 1972年—1973年 | 1972年—1973年 |
设计用途 | 调车及小运转作业 | 干线客货运 | 干线客货运 | 调车及小运转作业 | 调车及小运转作业 |
轨距(毫米) | 1067 | 1067 | 1000 | 1676 | |
轴式 | B-B | ||||
柴油机 | 12V180ZL | ||||
装车功率(千瓦) | 845 | 2×845 | 770 | ||
传动方式 | 液力传动 | ||||
构造速度(公里/小时) | 50 | 90 | 80 | 50 | 50 |
持续速度(公里/小时) | 13.5 | 20 | 21 | 14 | 14 |
起动牵引力(千牛) | 194.1 | 196 | 135.2 | 194.1 | 194.1 |
持续牵引力(千牛) | 117.6 | 159.8 | 73.2 | 117.6 | 117.6 |
整备重量(吨) | 60 | 80 | 56 | 60 | 60 |
軸重(吨) | 15 | 20 | 14 | 15 | 15 |
液力传动箱 | SF2010 |
参看
参考书目
- 四方機車車輛廠史志編纂委員會. 《四方机车车辆厂志 (1900-1993)》. 1996.
参考文献
- ^ 回忆:为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造机车. 光明网. 2011-10-20 [2012-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8).
- ^ 我國內燃機車的出口. 《内燃机车》 (大连: 大连机车研究所). 2010年8月: 1–9. ISSN 1003-1820.
- ^ DFH2型内燃机车. 《内燃机车》 (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 1979年5月: 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