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祧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tiāo太庙中的远祖庙,又叫祧殿

明清祧庙,今北京太庙后殿

中国古代,依据周礼,《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因此,一般情况下,太庙寝殿神牌开国君主(一般是太祖)居中,按昭穆制度,左昭右穆,父为昭,子为穆,三昭三穆,一共供奉七位皇帝。如果一个朝代需要祭祀的皇帝超过七个,除太祖“万世不祧”以外,就“亲尽则祧”,即把与在位皇帝关系最远的皇帝的神牌移出寝殿,移到祧庙当中进行供奉。当进行祫祭的时候,祧庙中的神牌会取出放到享殿中,按照世系排列好,举行隆重的仪式祭祀,祭毕奉回。实际上,历朝历代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一制度有不同程度的改动,并不一定完全奉行。

元代无祧迁制度,太庙形制多次更动,常常扩建寝殿庙室以容纳先帝神牌,至顺帝末年寝殿共十一室。

明代,寝殿供奉九位皇帝神牌,太祖、成祖(嘉靖帝改谥,原諡「太宗」)为万世不祧之君,除此以外超出九个的则移入祧庙中。

清朝的祧庙在今北京太庙后殿,殿内陈设如寝殿。但清代不遵循天子七庙、亲尽则祧的制度,寝殿中不仅仅只有七位皇帝的神牌,所有去世皇帝的神牌都供奉在寝殿中。祧庙中供奉的是清朝建立前被追尊的皇帝神牌,清代正中供奉肇祖、左兴祖、再左显祖、右景祖,每季首月皇帝派官员在祧庙祭祀。

参考文献

  • 马晓林,元朝太庙演变考--以室次为中心,《历史研究》 2013年第5期67-82,共16页
  • 王雁、侯吉昌,穆宗神主升祔太庙筹议述论,《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32-135,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