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旦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3日),[1]因生于凌晨,取名旦,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人,北宋政治人物。
生平
王旦其貌不揚,脸扁、鼻偏,喉部突起,有异人相。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及第(苏易简榜),时年二十三。旋以大理寺评事来到湖南平江任县令。在平江县,民间久有传闻,官吏办公的住所有怪物作祟,闹得人夜不安宁,胆怯者不敢居住。王旦上任入住的前夜,有守卫官署的门吏听到群鬼长啸大呼:“宰相公要来了,我们快逃命”。自此以后,闹鬼之事绝迹。传闻虽有些荒诞,但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王旦的尊崇之情。还有一传说,暑天青黄不接时,王旦到乡下访贫,在大树下休息,地上的蚂蚁会离他席坐的地方数尺,并不侵袭。见者甚感奇异,皆言贵人之福也。在平江任职四年,年龄虽少,但才识过人,他推行惠民政策,以道德标准教化士民,民服其教,百姓安居乐业。转运使赵昌言假道平江,很欣赏王旦的施政方略,对其政绩大加褒奖,认定他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才俊,仅凭一面之交,就将女儿许配给他,这足以证明王旦确实有非凡的才华。
由于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王旦的仕途从此一马平川。雍熙元年(984年)王旦带着身孕的妻子离开平江,命监潭州(今湖南长沙)银场。是年,王旦长子出生。为纪念太宗改元“雍熙”,取名王雍。不久入朝任著作佐郎。参与编辑《文苑英华》、《诗类》。二年(985年),遷殿中省丞(階官,從五品上)、通判郑州。四年(987年),改通判濠州。淳化二年(991年),拜右正言、知制誥。三年(992年),知貢舉,加虞部員外郎(階官,從五品上)、同判吏部流內銓(差遣)、知考課院。太宗嘉其識體,改禮部郎中(階官,從五品上)、集賢殿修撰(職)。至道元年(995年),知理检院。二年(996年),進兵部郎中(階官,從五品上)。咸平二年(999年)拜中书舍人(階官,正五品上)、數月,為翰林學士兼知審官院、通進銀台封駁司。三年(1000年)又知貢舉,鎖宿旬日,拜給事中(階官,正五品上)、同知樞密院事(差遣)。逾年,以工部侍郎(階官,正四品下)拜參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親征澶州,王旦随行,不久雍王趙元份病重,王旦即先行回朝接任留守,十余日不入家门。二年(1005年),加尚書左丞(階官,正四品上)。景德三年(1006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登上宰相之位。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任兵部尚书,知枢密院、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总理朝廷重大事务。
王旦气度雍容,才识过人,胸藏锦绣而锋芒不露,得到朝野上下一致好评。宋初名臣钱若水称王旦为“栋梁之才”。太宗时,王旦掌管选授天下官吏的考课院,太宗多次嘉奖他“识大体”。真宗每次退朝都目送王旦下堂,常对人说:“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一切朝政,真宗都放手让王旦处理,重要事务,真宗都先问王旦怎么办。王旦以其出色的才干,辅佐天子,治理天下,对宋代前期政治、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王旦任宰相时,寇準多次在宋真宗面前说王旦的短处,然而王旦却极力称赞寇準,並提拔為节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寇準自觉才德器量远不及王旦。王旦一生清廉,不置田宅,他說:“子孙当自立,何必田宅。”
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好封禪,王旦本不同意封禅,但真宗堅決拜王旦为天书仪仗使、封禅大礼使,進中書侍郎(加官,正三品)兼刑部尚書(階官,正三品),受詔撰《封祀壇頌》,加兵部尚書(階官,正三品)。四年,祀汾陰,又為大禮使,遷尚書省右僕射(階官,從二品)、昭文館大學士。仍撰《祠壇頌》,將復進秩,懇辭得免,止加功臣。俄兼門下侍郎(宰相加官,正三品)、玉清昭應宮使。宋真宗被「五鬼」所迷,進行各種法會,耗費大量金錢時,王旦只能盡可能的限制“五鬼”。王旦为此事而愧疚,常常闷闷不乐。
天禧元年(1017年)春,王旦因病多次恳求辞职,真宗勉允,免其宰相一职,享受宰相半俸。初秋,王旦病重,真宗不断遣内侍问候,并亲赐粥饭、御药。九月初十,王旦病逝。王旦認為真宗搞天書封祀迷信花了太多錢,自己沒有勸阻成功,死前,王旦跟子弟們說,死後要剃髮穿袈裟,打扮成和尚來贖罪,後來楊億勸阻王家,才沒有讓王旦「死後出家」[2]。
真宗废朝三日,亲临致祭,诏令京城内十日不举乐。追赠王旦为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配享真宗庙廷祀。
王旦棺柩初厝于河南开封县新里乡大边村,归葬于山东莘县城关镇曹庙王村东北100米处。有文集二十卷传世。
参考资料
參考書目
- 《宋史》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第四十一
- 《续资治通鉴》卷三十三
- 清同治《平江县志》卷三十五
- 89版《莘县文史资料》第二辑
外部链接
[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