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评论
《湘江评论》是五四运动时期闻名中国的湖南学生联合会的周报,由新民学会创办[1],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毛泽东作为湖南学生联合会文牍股干事,被一致推举担任《湘江评论》主编,实际上还是主要撰稿人。
历史
1919年7月14日在湖南长沙创刊号问世。创刊号首印两千份,马上就卖完了,再印两千份,仍不能满足需要。7月21日出版的第2期开印五千份,附有“临时增刊”第一号。第三号于7月28日出版。第四号于8月4日出版。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的同班同学、著名的教育家周世釗后来回忆,当时《湘江评论》每一期的绝大多数文章都是毛泽东自己写的,“刊物要出版的前几天,预约的稿子常不能收齐,只好自己动笔赶写。他日间事情既多,来找他谈问题的人也是此去彼来,写稿常在夜晚。他不避暑气的熏蒸,不顾蚊子的叮扰,挥汗疾书,夜半还不得休息……文章写好了,他又要自己编辑,自己排版,自己校对,有时还自己到街上去叫卖。”
8月中旬,《湘江评论》第5期小样刚刚打出未及发行,湖南督军兼省长张敬尧查封,理由是宣传“过激主义”。《湘江评论》共出版发行四号正刊和一号临时增刊。每期为四开一张。同时湖南学联也遭强行解散。
《湘江评论》全部采用白话文写作,每刊约12000字。设有《东方大事述评》《西方大事述评》《湘江大事述评》《世界杂评》《湘江杂评》《放言》《新文艺》等栏目。毛泽东在该报发表有41篇文章,超过总稿件数量的40%。重要文章有《〈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民众的大联合》(连载于二、三、四号)等。
《湘江评论》寄到北京后,受到李大钊、胡适等人的高度重视。胡适认为《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湘江评论》第二、三、四期的《民众的大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当时北京、上海、成都等一些报刊都全文转载或摘要转载了《民众的大联合》。李大钊看到寄到北京的《湘江评论》后,称赞《湘江评论》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报刊之一。萧劲光、郭亮、向警予、任弼时都是受到《湘江评论》的影响开始了革命觉悟启蒙。[2]北京的《每周评论》专门予以介绍:《湘江评论》的长处是在议论的一方面,以及“武人统治之下,能产出我们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
文化大革命时期,湖南省无联办的《湘江评论》、湖北北决扬的《扬子江评论》,其取名都显有模仿《湘江评论》之意。[來源請求]
纪念
- 《湘江评论》编辑部旧址:马王街28号长沙修业学校
- 《湘江评论》印刷处旧址:解放路街道化龙池社区白果园33号
注释
- ^ 黄令坦. 新民学会的革命实践活动及其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光明日报. [2018-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4).
- ^ 吴平 李文邦:“青年毛泽东与〈湘江评论〉”,《出版科学》,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