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杨开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楊開慧
杨开慧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01年11月6日(光緒二十七年九月廿六)
 大清湖南省長沙府长沙县板仓乡
逝世1930年11月14日(1930歲—11—14)(29歲)
 中華民國湖南省长沙縣
墓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開慧鎮杨开慧烈士陵园
国籍 大清(1901-1912)
 中華民國(1912-1930)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毛泽东
1920年结婚—1930年结束)
儿女长子毛岸英
次子毛岸青
幼子毛岸龙
父母杨昌济(父)
向振熙(母)
母校长沙市稻田中学
福湘女中
宗教信仰

杨开慧(1901年11月6日—1930年11月14日),云锦,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乡(今开慧乡),杨昌济之女,毛泽东的第二任妻子,育有三個兒子,分別為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

生平

杨开慧和她的儿子:毛岸青、毛岸英。

杨开慧出生不久父亲即出国留学,直到1913年才回国。7岁,杨开慧入读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1918年夏,其父杨昌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举家北迁。同年,杨昌济的学生毛泽东北上北京谋生,经杨昌济介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做管理员,并抽空旁听北大课程。在此期间杨被毛泽东追求。

1920年1月,父亲病逝,杨开慧随母亲回湖南长沙,进美国基督教教会開辦的福湘女中。同年末,与毛泽东结婚,是他的第二任妻子。1920年,杨开慧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

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武汉等地开展政治活动。1927年,毛泽东准备组织秋收起义,后上井冈山,杨开慧携带儿子回长沙板仓乡下老家躲避。

被处决

1930年,在毛泽东率领中共红军第二次进攻长沙后,杨开慧在1930年10月被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的部下逮捕;最终,她拒绝退党或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并称“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1],传闻蔡元培何键发电要求保释,何回复蔡元培時謊報已处决楊,并下令立刻处决,11月14日杨被刑决。当时在江西指挥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后,寄信给杨家,信中有“开慧之死,百身莫赎”的内容,并附立碑费用以其子名义立墓碑[2]

1970年初,当年现场参与杀害杨开慧的凶手姚楚忠在岳阳市华容县建新农场劳动改造时坦白了其杀害杨开慧的经过,并最终于1974年7月被当时的醴陵县人民法院以反革命杀人罪的罪名判处了死刑并被立即执行枪决。

纪念

1930年冬,毛泽东悼念杨开慧做《蝶恋花·向板仓》,表达对妻的不舍依恋,和自己的悔恨痛苦[2]。该词作的真伪有争议[3]

1949年后,她的家乡改名为开慧乡。1969年建开慧烈士陵园。

1957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在信中谈到了毛诗,并附了在1933年听到其夫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后来毛回信附了一首词,即《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逝世后发表的两首词——《贺新郎·别友》、《虞美人·枕上》,中国学界一般认为毛泽东在1920年代所做、赠予杨开慧的,到1970年代有过多次修改,亦是毛泽东诗词中唯二与爱情相关的词[4]:19

遗稿手迹

1982年,中共湖南省文物保护委员会修葺杨家故居,从旧墙夹缝中拆出杨开慧的遗稿,其中有五言长诗《偶感》,分为五章。第一章:“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a] 第二章:“家有一秀妹,前兹为我亲。忆昔自京归,同榻共晨昏。偶去三五日,适有冰人至,狂跳盼我归,急切如燃眉。迩后入福湘,伊自往岳州,住岳不数月,仍复归长沙。急切思若人,至复得相亲,当时各陈迹,历历在吾心。风云诚莫测,人情亦复如。追索伤我怀,五内相煎熬,愿将金石意,感尔故人情。朋情至可贵,无可相比伦。”[b] 第三章:“沪有一纯姊,思伊伤我怀。能识我衷肠,能识我贤愚。”[c] 第四章:“城中有友妹,不知伊处居。爱我尚无变,情怀相永依。”[d] 第五章:“良朋尽如此,数亦何卿卿。念我远方人,复乃数良朋。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5]

感情问题

1922年,毛泽东抄写唐朝诗人元稹的诗歌《菟丝》[e] 给杨开慧,暗喻杨开慧就像菟丝一样粘他,杨开慧随即恼怒反问毛泽东,毛泽东顿时哑口无言。[6]这件事情深深伤害了杨开慧,毛泽东数次向杨开慧解释,杨开慧仍然一直没有释怀。[7]1923年,毛泽东中共中央的命令,前往上海广州,这次远行,杨开慧都没有去送行[7]

1928年毛泽东与贺子珍井冈山结婚。張戎所著的《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认为毛泽东的部队在进攻长沙时可以带上杨开慧或者通知其离开。她的家乡离长沙只有60里,毛泽东两次攻打长沙都不来看她和三个孩子。杨的哥哥到井冈山早发现毛和贺子珍结婚了。

家世

先祖
 
 
 
 
 
 
 
 
 
 
 
 
 
 
 
 
 
 
高祖父:杨廷泰
 
 
 
 
 
 
 
曾祖父:杨万英(?-1861)
 
 
 
 
 
 
 
 
 
 
 
祖父:杨书祥(?-1884)
 
 
 
 
 
 
 
 
 
 
 
 
 
 
外高祖父:黄澹斋
 
 
 
 
 
 
 
曾祖母:杨黄氏
 
 
 
 
 
 
 
 
 
 
 
父:杨昌济(1871-1920)
 
 
 
 
 
 
 
 
 
 
 
 
 
 
 
 
 
外高祖父:向贵铎
 
 
 
 
 
 
 
外曾祖父:向国源(1810-1836)[f]
 
 
 
 
 
 
 
 
 
 
 
祖母:杨向氏(?-1879)
 
 
 
 
 
 
 
 
 
 
 
 
 
 
外高祖父:黄澹斋(同上)
 
 
 
 
 
 
 
外曾祖母:向黄氏
 
 
 
 
 
 
 
 
 
 
 
杨开慧(1901-1930)
 
 
 
 
 
 
 
 
 
 
 
 
 
 
 
 
 
 
 
 
外高祖父:向贵铎(同上)
 
 
 
 
 
 
 
外曾祖父:向国鸿
 
 
 
 
 
 
 
 
 
 
 
外祖父:向泰椿(1844-1925)[g]
 
 
 
 
 
 
 
 
 
 
 
 
 
 
母:向振熙(1870-1962)
 
 
 
 
 
 
 
 
 
 
 
 
 
 
 
 
 
外祖母:向郑氏
 
 
 
 
 
 
 
 
 
 
 
 
 

杨开慧的祖父杨象洛,共有三个儿子即长子杨宏棠(早逝)、次子杨宏芬(字怀中,号华生,册名昌济)、三子杨宏启(字兆秀,号瑞生)。杨宏启在岳州厘金局做事,接济杨昌济留学东洋、西洋。

向振熙,杨开慧生母。1870年生。平江县向家镇山陂村人。1888年与小1岁的表弟杨昌济结婚。生育杨琼(夭折)、杨开智、杨开慧三子女。1920年代与女儿杨开慧、女婿毛泽东住在一起,支持毛泽东的革命工作。杨开慧牺牲后,亲自抚养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3个外孙,直至因担心何健的湖南省当局报复仇杀而由党组织安排把3个外孙送至上海的毛泽民处。1950年春,毛泽东对儿子毛岸英说:“你外婆是个贤德高尚的人,她全力支持我和你妈妈的事业,我很怀念。”1950年5月,向振熙八十大寿,毛岸英代表毛泽东亲赴长沙看望。毛泽东与江青联袂写了贺寿信。

1962年11月,向振熙92岁高龄在长沙谢世,毛泽东致信杨开智并寄去500元钱作悼仪,信中写道:杨老夫人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是一家,不分彼此”。1969年,向振熙与女儿杨开慧合穴并骨,新建的合葬墓落成,楷书碑文“杨开慧烈士之墓”。其下镌刻毛泽东撰写“杨老夫人与开慧烈士同穴”的题记。

杨昌济子女除夭折者外,有子杨开智;有女杨开慧

  • 杨展,杨开智与李一纯的女儿,杨开慧的亲侄女。1920年10月生。1937年12月在长沙周南女子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赴延安。1939年,从陕北公学栒邑分校高级班结业后,随华北联合大学师生跋山涉水数月,于1939年深秋抵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任校部组织科、教育科干事。1941年秋日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中,于河北省平山县寨北乡滚龙沟西坡与200余同志突围途中坠崖牺牲。安葬于平山县城西北方向40公里的寨北乡主投沟村。毛泽东在《论持久战》提到有个学生从湖南写信:“在乡下一切都感到困难。单独一个人做宣传工作,只好随时随地找人谈话。对象都不是无知无识的愚民,他们多少也懂得一点,他们对我的谈话很有兴趣。可是碰了我那几位亲戚,他们总说:‘中国打不胜,会亡’。讨厌极了。好在他们还不去宣传,不然真糟。农民对他们的信仰当然要大些啊!”(《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441页。) 这是指杨展的来信。1949年8月10日,长沙解放后的第5天,毛泽东致信杨开智:“展儿于8年前在华北抗日战争中为国光荣牺牲,她是百万牺牲者之一,请你们不必悲痛。”[8]

杨昌济亲弟杨宏启有一子三女。子杨开明,三女为杨开云(即杨开仁)、杨开秀、杨开英。

  • 杨开明,为杨开慧堂弟。1924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受毛泽东、杨开慧的影响,参加革命。1928年7月,湖南省委任命其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与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贯彻执行湖南省委要求井冈山红军向湘南发展的命令,造成湘赣边界和湘南两地八月失败负有主要责任。1929年9月,任中共湖北省委鄂西特派员。1930年除夕夜,在汉口被捕,正月初一押回长沙,严刑逼供下坚强不屈。1930年2月22日在长沙识字岭壮烈就义,年仅25岁。有《开明烈士日记》
  • 杨开英,为杨开慧堂妹,二人长像非常相似。1930年10月杨开慧在家乡被捕时,杨开英、毛岸英、杨开慧的保姆等人一同被捕。后杨开慧就义,其他人获释。建国后,杨开英在大连的育英中学做副教导主任,1956年12月16日毛泽东致信并寄钱给杨开英治疗肺病。后杨开英调北京第四十三中学任教导主任。1960年4月25日,毛泽东致信杨开英托其为向振熙寿辰送上200元寿礼。

参见

注释

  1. ^ 此诗是怀念毛泽东的,“远行”、“足疾”、“寒衣”、“孤眠”、“书信”,儿女情英雄泪历历可见。
  2. ^ 此诗是怀念杨开秀的,杨开秀的丈夫箫宗仁湘西中共创建及武装暴动领导人之一。出门,即已经许了人家了,“冰人”即媒人。这里把旧家庭姐妹间的感情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3. ^ “一纯”,李一纯,她是杨开慧的“闺蜜”,两个“能识”排比句生动、鲜活地刻画出小儿女情态。
  4. ^ “友妹”,指杨开英
  5. ^ 唐朝元稹《菟丝》: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6. ^ 一说为向国潭
  7. ^ 嗣父为向国源。

参考文献

  1. ^ 《杨开慧临终遗言:死不足惜 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毛岸青 邵华. 凤凰网. [2011年12月1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4月4日) (中文(简体)). 
  2. ^ 2.0 2.1 毛泽东词《蝶恋花·向板仓》手稿揭秘. [2020-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3. ^ 《蝶恋花·向板仓》真伪琐谈. 
  4. ^ 马以君. 《〈贺新郎·别友〉考析——兼述毛泽东的“人间知己”陶毅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2003, (2003年第3期): 19–25,55. ISSN 1008-0597 (简体中文). 
  5. ^ 《杨开慧手稿: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 朱华. 腾讯网. [2011年5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25日) (中文(简体)). 
  6. ^ 《寻找杨开慧》. 网易. [2011-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中文(简体)). 
  7. ^ 7.0 7.1 《毛泽东做了什么曾经深深刺伤了杨开慧》. 高华. 凤凰网. [2012年1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4月4日) (中文(简体)). 
  8. ^ [《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