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辙
十三轍,又名十三道大辙,是現代北方曲藝(如京劇唱詞)的韻腳分類。根據中州韻和北京語音劃分。
背景
中國的韻文文學,作品是供人朗讀、吟誦或唱詠的,因此有押韻之需求。古人創作了不少供學者和文人使用的韻書,較早期的有《切韻》、《廣韻》、《禮部韻略》等,這些韻書的編者都會把韻母相同的字歸進同一組裏。[1]後來的「平水韻」系統也是承襲這一脈。
但韻文創作時的押韻,韻母並不一定要完全相同,只要其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就可以合併起來構成同一詩韻。因為若押韻範圍越嚴,可用的漢字就越少,勢必限制了選用漢字的領域[2]。
自元、明起,近代官話成型,與《廣韻》系統分道揚鑣。元代《中原音韻》是反映當時語音,並為戲曲創作而編寫的韻書。書中分十九韻部:
- 東鐘、江陽、支思、齊微、魚模、皆來、眞文、寒山、桓歡、先天、蕭豪、歌戈、家麻、車遮、庚青、尤侯、侵尋、監咸、廉纖。
王力《漢語音韻》第三章[3]指,《中原音韻》的十九部已經和現代北方曲藝的十三轍非常相似。
及後,明代又有《韻畧易通》一書,分二十韻部。與《中原音韻》相比,只是「魚模」分開作「居魚」和「呼模」,另外有些韻部的名稱略有不同而已。後來《韻略匯通》去掉二「侵尋」、「緘咸」、「廉纖」、「端桓」四韻,共收十六韻部。[4]
至於成書比《韻略匯通》早的《等韻圖經》,卻只收十三攝。與《中原音韻》相比,去掉了「侵覃」、「監咸」、「廉纖」,又將「寒山」、「桓觀」、「先天」三韻合併,以及將「東鐘」與「庚青」合併。[4]
韻轍
隨着時間推移,今天現代北方曲藝,在《中原音韻》的十九部上,再歸併一些音色相近的韻,成為曲詞創作的韻轍。「轍」是對韻的歸類,同一「轍」裏,可以包含多個發音相近但不相同的韻。
黃耀堃《音韻學引論》[5]指出,由於十三轍是民間口耳相傳的,因此不同書籍或資料的標目也略有不同,條例如下:
- 中東、江陽、人辰(臣)、言前、由(油)求、搖(遙/幺)條(迢)、灰堆、懷來、發花(麻沙)、乜(捏/迭)斜(雪)、梭(索)波(撥/坡)、衣(一)七(齊/期)、姑蘇。
另外還有兩個兒化韻轍,一是「小言前轍」,包括了言前、發花、懷來的兒化韻;另一是「小人辰(臣)轍」,包括了人辰、梭波、乜斜、灰堆、衣七的兒化韻。
此外,民間也流傳一句十三字的口訣:「春夏秋冬,南來北往,各界互報喜」。口訣中每字正好代表一個韻轍。另一句相似的口訣是:「俏佳人扭捏出房來東西南北坐」。[6]
名稱 | 口訣 | 對應之注音符號 | 對應之漢語拼音 | 名稱 | 口訣 | 對應之注音符號 | 對應之漢語拼音 | 名稱 | 口訣 | 對應之注音符號 | 對應之漢語拼音 | ||
---|---|---|---|---|---|---|---|---|---|---|---|---|---|
中東 | 冬 | ㄥ | eng, ing, ong, iong | 搖條 | 報 | ㄠ | ao, iao | 梭波 | 各 | ㄛ、ㄜ | o, e, uo | ||
江陽 | 往 | ㄤ | ang, iang, uang | 灰堆 | 北 | ㄟ | ei, ui | 衣七 | 喜 | ㄧ、ㄩ、ㄭ、ㄦ | i, ü, -i, er | ||
人辰 | 春 | ㄣ | en, in, un, ün | 懷來 | 來 | ㄞ | ai, uai | 姑蘇 | 互 | ㄨ | u | ||
言前 | 南 | ㄢ | an, ian, uan, üan | 發花 | 夏 | ㄚ | a, ia, ua | 小言前 | -- | ㄚㄦ | ar, iar, uar | ||
由求 | 秋 | ㄡ | ou, iu | 乜斜 | 界 | ㄝ | ie, üe | 小人辰 | -- | ㄝㄦ、ㄛㄦ、ㄧㄦ、ㄨㄦ、ㄩㄦ、ㄜㄦ | er, ir, ur, ür, or |
十八韻 | 十三轍 | 十八韻 | 十三轍 | 十八韻 | 十三轍 | ||
---|---|---|---|---|---|---|---|
一麻 | 發花 | 七齊 | 衣七 | 十三豪 | 搖條 | ||
二波 | 梭波 | 十一魚 | 衣七 | 十四寒 | 言前 | ||
三歌 | 梭波 | 八微 | 灰堆 | 十五痕 | 人辰 | ||
四皆 | 乜斜 | 九開 | 懷來 | 十六唐 | 江陽 | ||
五支 | 衣七 | 十模 | 姑蘇 | 十七庚 | 中東 | ||
六兒 | 衣七 | 十二侯 | 由求 | 十八東 | 中東 |
比較
下表是王力的比較[3],並加上1941年的十八韻、1979年的秦韻:
中原音韻 | 韻畧易通 | 韻略匯通 | 等韻圖經 | 現代北京音 | 十三轍 | 十八韻 | 秦韻韻部 | 秦韻韻目 |
---|---|---|---|---|---|---|---|---|
東鐘 | 東洪 | 東洪 | 通 | 中東 | 中東 | 十八東 | 東部 | 東韻 |
庚青 | 庚晴 | 庚晴 | 十七庚 | 聲韻 | ||||
江陽 | 江陽 | 江陽 | 宕 | 江陽 | 江陽 | 十六唐 | 方部 | 方韻 |
齊微 | 西微 | 灰微 | 垒 | 灰堆 | 灰堆 | 八微 | 飛部 | 飛韻 |
居魚 | 止 | 衣期 | 衣七 | 七齊 | 衣部 | 衣韻 | ||
六兒 | ||||||||
支思 | 支辭 | 支辭 | 支思 | 五支 | ||||
魚模 | 居魚 | 居魚 | 居魚 | 十一魚 | 居韻 | |||
呼模 | 呼模 | 祝 | 姑蘇 | 姑蘇 | 十模 | 姑部 | 姑韻 | |
皆來 | 皆來 | 皆來 | 蟹 | 懷來 | 懷來 | 九開 | 開部 | 開韻 |
眞文 | 眞文 | 眞尋 | 臻 | 人辰 | 人辰 | 十五痕 | 根部 | 根韻 |
侵尋 | 侵尋 | |||||||
寒山 | 寒山 | 寒山 | 山 | 言前 | 言前 | 十四寒 | 山部 | 山韻 |
桓歡 | 端桓 | |||||||
監咸 | 緘咸 | 天韻 | ||||||
先天 | 先全 | 先全 | ||||||
廉纖 | 廉纖 | |||||||
蕭豪 | 蕭豪 | 蕭豪 | 效 | 遙迢 | 搖條 | 十三豪 | 高部 | 高韻 |
歌戈 | 戈何 | 戈何 | 果 | 梭波 | 梭波 | 二波 | 歌部 | 波韻 |
車遮 | 三歌 | 歌韻 | ||||||
車遮 | 遮蛇 | 遮蛇 | 拙 | |||||
乜斜 | 乜斜 | 四皆 | 些部 | 些韻 | ||||
家麻 | 家麻 | 家麻 | 假 | 麻沙 | 發花 | 一麻 | 花部 | 花韻 |
尤侯 | 幽樓 | 幽樓 | 流 | 由求 | 由求 | 十二侯 | 收部 | 收韻 |
應用
十三轍簡潔好記,方便使用,無論是咬字、吐字或者收聲、歸韻都少不了此理論根據。
另也可依照韻的特色分為單韻、複韻、鼻韻;依演唱時的發音特點分為洪亮級(發花、江陽、中東、言前、人辰),柔和級(搖條、懷來、梭波、由求),細微級(灰堆、乜斜、姑蘇、衣七)三個等級。[7][6]
參見
註釋
- ^ 朱光環、菡萏:《現代漢語新韻》,頁1(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0年)
- ^ 同註1,頁20
- ^ 3.0 3.1 王力:《漢語音韻》,第三章,頁70(香港:中華書局,1972年)
- ^ 4.0 4.1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頁104-108(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 ^ 5.0 5.1 黃耀堃:《音韻學引論》,頁56(香港:商務印書館,1994年)
- ^ 6.0 6.1 观茉. 什么是十三辙?. 简书. 2017-05-11 [2019-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2).、什么是十三辙?. 音樂之家. 2015-03-04 [2018-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3).
- ^ 同註1,頁25